多運動,就能擁有健壯的身體(攝於2013年7月)
現代人生活忙碌,總是喜歡用「沒有時間」這個藉口,來規避運動這個必須養成的習慣。當然,運動必須要花時間與精力,對於忙的人來說要保持這個習慣確實不容易,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把運動犧牲掉,而是要找方法來解決。
多運動,就能擁有健壯的身體(攝於2013年7月)
現代人生活忙碌,總是喜歡用「沒有時間」這個藉口,來規避運動這個必須養成的習慣。當然,運動必須要花時間與精力,對於忙的人來說要保持這個習慣確實不容易,但不能因為這樣就把運動犧牲掉,而是要找方法來解決。
2008年冬的暨南史學盃,我最後一次以球員身分出賽,仍然夢斷八強,大概算是系壘史上最孤獨的第四棒了。
大家一定聽過「只問耕耘,不問收穫」這句話,我把它改成「多問耕耘,少問收穫」,然後成為我的生活哲學。
去年9月我剛搬到臺中時,房間的樣子。現在,除了多了些東西以外,樣子還是完全沒變,這就是我傳說中的「物歸原位」屬性。(攝於2011年初秋)
我天生懶惰,所以特別怕麻煩。我很多事情都是因為怕麻煩,所以做出不少怪事。
在認命中求上進,我所奉行的依然是一種積極的態度,只是有所選擇罷了。(攝於2005年春天,錢穆故居)
認命,或許是我性格中最大的優點,也是最大的缺點。有時候,認命是好的;有的時候,也是壞的。
幼稚園畢業照。從這時開始,我就已經是科學的忠實信徒(攝於1990年夏)
從小立志當科學家,雖然最後沒當成,但我最初接觸的書全是科學,所以我深受科學知識的啟蒙,自然對科學特別信任。我家裡號稱的五千藏書,在我後來大量購入史地書籍後,仍有大約三分之一是科學書籍。
這張圖片就是我所留下的歷史之一。我完成個人棒壘生涯的千安後,漫畫高手學弟趴趴為了慶祝而畫給我的桌布(畫於2004年春)
我為什麼會寫這麼多有關自己的文章?像是遊記、心情日記、編年史日記或是這系列人生哲學,因為我想留下自己的歷史。
在系壘時把自己當作敵人般競爭所累積的實力,讓我進了社會球隊一樣能保有競爭力(攝於2009年春天的百齡橋球場)
人在沒有壓力跟別人的競爭之下,容易怠惰不求上進。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,我選擇把自己當成競爭者,督促自己。
雖然已經是前女友,但當初我就只是靠著「對她好」而贏得了她的芳心(2005年冬攝於基隆)
這些例子還蠻容易在我的朋友身上看到……尤其是對關於女生的事。我曾經跟一個朋友聊天提到單車環島可能有女生參加,原本對環島沒啥興趣的他,眼睛突然亮了起來,還說有女生要去的話,他必定排除萬難前往……真是受不了XD。還有另一個朋友,為了在25歲之前要存到100萬,賺錢拼得死去活來,完全忽視了學生應該有的生活及打工的意義。
我在HCBL中貢獻了多少心力,然而要求大家最基本的義務,卻只有少數人能做到,除了辛酸還有什麼話說?(2002年冬天攝於育賢國中)
任何事,一定要自己辦得到,才能夠去要求別人也做到,本身一定要成為榜樣。如果自己辦不到,卻老是叫別人要怎樣,一點說服力都沒有,所以我要求別人的事都不多,但是要求的事一定是我已經辦到的。雖然我要求的事大家都很少辦到,不過我自己有辦到就好了,管不了這麼多。
計畫如何周全,都要面對失敗,身處逆境,自然隨性(攝於1999年11月,育賢國中操場)
我常常搞不懂,為什麼往往計畫好的事都會失敗,而臨時興起的計畫常常是成功的?從國中一直觀察到現在,命中率達八成以上,真是屢試不爽,而我也試著找原因。
在這個年紀就已經跟爸媽上山下海,我能不行萬里路嗎?(1985年攝於臺中港,根據老爸口述,這是我兩歲時與爸媽一同進行機車旅行時所拍,目的地是阿里山!)
我一直很相信這句話,與其在課堂上讀了這麼多有關的知識,不如真正來一次實地的觀察與探索,這樣會很有用的加深這方面印象,比背100次還有效,所以我很喜歡旅遊,也常去旅遊。
有實力的人,穿POLO衫、西裝褲一樣能把球打好!(攝於2004年春天,淡江歷史系運動會全壘打大賽)
我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批評,如果對方的建議我覺得沒意義,通常也不會接受。我堅持自己的風格,何必為了別人的眼光就改變自己?所以在很多人眼裡,我是個特立獨行、奇怪的一個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