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DSC00553.JPG

DSC00554.JPG

DSC00555.JPG  

第三次單車環島時,人生第一次在南澳住上一天,就愛上了這裡(攝於2004年7月)

民國94年(2005),筆者進入淡江歷史研究所之時,由於從小由父母親所培養出喜愛旅遊的興趣,以致本身對於臺灣公路網絡有粗略了解。筆者大學四年的生活中,連續四個暑假進行了單車環島,對於騎過的公路條條印象深刻,其中對於蘇花公路的美景與歷史背景有更進一步的印象,便決定以研究臺灣公路史為主軸,探討蘇花公路的沿革。

然而在進行文獻探討之後,雖然發現蘇花公路的歷史背景確實豐富,但已有數篇研究成果,可再著墨之處不多。所幸在爬梳史料之時,發現南澳這個地方的特殊性,政府不僅在此地有著特殊的行政區劃,更有各種不同背景的族群先後移居於此,其中日治時期在官方的輔導下,這裡曾經進行過小規模的本島人移民,卻鮮少有人提及。為深入了解關於大南澳移民的沿革,筆者曾撰寫一篇文章〈大南澳移民的拓墾與開發(1908~1937)〉 ,又在張素玢老師的指導與學長的建議下,決定繼續建構大南澳移民的完整歷史圖像,甚至可與日治時期臺灣島內其他的移民做一比較,以期發現新的觀點。

在討論日治時期臺灣的移民史時,首先會以官營移民與私營移民兩種性質作為分野,日治時期的官營移民多以日本人移民為主,私營移民則是日本人與本島人皆有。大南澳移民的性質特殊,由於目前尚未發現招募大南澳移民的官方文書,但當地耆老的口述與一些官方文獻,以及《臺灣日日新報》中皆有提及,此次移民是官方所招募,並且有經過初步的規劃設計。即使筆者目前推斷大南澳移民屬於官營移民,在尋得招募移民的官方文書之前,也僅能先以「官方輔導移民」稱之,突顯出本次移民的特殊性,這也是筆者所要釐清的面向。

除了大南澳移民的性質必須有所釐清之外,移民在大南澳地區的發展,包括產業、經濟、族群關係、交通等面向,目前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,難以滿足筆者的求知慾,到底大南澳地區如何從蕃地成為漢人村莊?移民怎麼申請並遷徙到大南澳?在當地的生活如何?不同組的移民如何共同生活?他們與原住民的互動如何?政府給予的幫助與指導有多少?當地的交通網絡是如何建立起來的?大南澳成為臺拓事業地之後有何發展?這些都有待筆者深入研究,把這段歷史發掘出來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人間自轉車 的頭像
    人間自轉車

    單騎勇者棒球狂 瘋狂傳奇編輯人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