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鐵恆春線幻想示意圖
(中央社記者汪淑芬臺北2日電)交通部推動公共運輸,研擬建臺鐵恆春支線,再銜接公路到墾丁。明年開始做可行性研究,若一切順利最快民國112年完工。
交通部主要是考量每年到墾丁旅遊的旅客超過700萬人次,很多人是自己開車,重要節日總是大塞車。
交通部初步構想是從臺鐵枋寮站建一條38公里長的支線到恆春,因墾丁屬於國家風景區(是國家公園吧!),鐵路進墾丁可能有困難,但鐵路支線到恆春,可再結合公路進墾丁。
交通部編列新台幣800萬元預算,明年將先做「恆春支線可行性評估」,若一切順利,大約106年可動工,112年完工,經費至少300億元。
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預估,如果有了恆春支線,從高雄新左營站搭自強號到恆春,大約是90分鐘,再搭公車約15分鐘可到墾丁。
究竟恆春支線經濟效益多大,有無興建必要,交通部表示,要等做完可行性評估才能確定。
我很樂見恆春線的出現,甚至覺得這是早該做的交通建設。
1、恆春半島交通出現打結。枋寮以南至楓港,僅有一條屏鵝公路,但要同時服務來往恆春半島、臺東的用路人及旅客,即使現在已經全線拓寬為四線道,還加上兩條機車道,仍常見假日塞車情形,公路已經明顯無法負擔,也不宜再拓寬,興建鐵路是紓解交通流量的好方式。
其實塞在屏鵝公路上的人,大部分都是往墾丁,因此有鐵路能到恆春,可以立即解決這個問題。
2、增加旅客的交通選擇。現階段有自行開車、坐客運、坐飛機等三種方式前往恆春半島,以自行開車占多數,所以屏鵝公路才會塞;坐客運通常從高雄起站,是沒有車的學生族群較常用的方式;至於飛機用的人非常少,最主要是因為恆春機場條件不良,班次非常少,而且交通費也比較高。
增加恆春線鐵路之後,可預期會讓相當比例的坐客運遊客改坐火車,對於自行開車前往者影響雖然不大,但鐵路旅時較固定的優點,應該還是會吸引一些人改搭火車。光是這部分的效益,應該就足以興建恆春線鐵路。
3、本來就該主打公共運輸。恆春線鐵路若興建,應該要搭配相關的接駁方式與旅遊路線行程,促使更多人願意放棄自行開車,改搭火車前往。墾丁是國家公園,但是在無限制的觀光發展下,已經對生態產生不小威脅,只要能讓自行開車前往者減少,就能有明顯的改善效果。
臺灣地狹人稠,沒有本錢一直發展私人運具,把發展重點往公共運輸移動才是正確的。
4、服務恆春半島居民。恆春半島目前大約有10萬居民,再加上每年超過700萬人次的旅客,這條鐵路應是有相當效益的。讓恆春半島居民在出門時可以選擇搭火車,這也是一個好的服務。
至於恆春線鐵路的一些細節,我都已經想好了,就知道我預謀很久啊!
1、從枋寮開始延伸,經加祿、內獅兩站再與南迴鐵路分道揚鑣,然後興建新枋山、楓港、竹坑、車城、恆春五個車站。
其實若南迴鐵路容量足夠開新列車往恆春,內獅站之前就不需要拉新軌。以枋寮為恆春線的發車站較為理想,畢竟是屏東平原南段的主要城鎮,也是鐵路屏東線與南迴線的交接處。
2、會選在內獅站延伸新路線出去,是因為枋山車站位於山坡上,為了南迴鐵路的爬升而設計,若從枋山才延伸新軌出來,我想會有工程上的問題,畢竟橋要架很高,要克服落山風。
因此,從內獅站之後延伸新線,不用跟南迴鐵路往山坡上爬,直接穿越枋山溪口,設置新枋山站服務枋山居民。
3、接下來設的站都位於較大的聚落上,不僅服務當地居民,也同時讓旅客有前往其他景點的便利性。例如楓港可以轉車前進南迴公路,車城可到福安宮、海生館、四重溪溫泉、199縣道風景面,恆春就是往墾丁國家公園各景點。
4、同樣不贊成鐵路進墾丁。首先墾丁在國家公園區域內,不宜開發;其次南灣到墾丁段路廊空間小,沒什麼蓋鐵路的空間;再次恆春原本就是半島中心,從恆春轉運旅客出去便已足夠。
不過最後看到「若通過可行性評估,106年才施工,112年才完工」,就覺得這效率實在太差了啊!我覺得效益很明顯,而且這段鐵路工程難度又不高,要拖10年相當無言。
另外看到別人的評論,有人說浪費錢就算了,竟然還有人覺得要同時再蓋高速公路到恆春,這我覺得相當不可行。高速公路的橫斷面很大,目前的路廊很明顯難以容納,雙軌的鐵路就還OK。
而且真的不該再繼續對私人運具無限上綱,要真蓋了高速公路進恆春,對恆春半島鐵定是個浩劫,墾丁只會被破壞的更嚴重。
政府請堅持走對的路,把重心放到公共運輸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