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人間自轉車」是我給自己在打球時的封號,由日文漢字所組成,所以不是正統中文。它的原意是「單車人」,我給它的含意是「騎單車守外野的人」,我想這個名詞很符合我的形象。以單車為興趣的我,在前幾年從事單車運動者少的時候,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單車狂,而我在打球時充分的運用自己天生的優異爆發力,造就了移動速度快、守備範圍大的特色,隊友便因此給了我「騎單車守外野」這個形容詞,形容我在外野的表現。

因為有這個形容詞,我想到臺灣史上第一個旅日球員「吳波」,也叫「吳昌征」,以下是臺灣棒球維基館對他的介紹:

http://twbsball.dils.tku.edu.tw/wiki/index.php/%E5%90%B3%E6%98%8C%E5%BE%81

GoShiosei005-3.jpg 

 「吳昌征,原名吳波,高雄橋頭人,生於1916年06月18日,卒於1987年06月07日。為日治時期嘉農棒球隊第二代球員,就讀嘉農期間共四次代表嘉農遠征甲子園(1933年夏、1935年春、1935夏、1936年夏)。由於身手矯健,不論投球、跑壘、打擊或守備都有優異表現,為全能型球員,因此成為當時日本球團鎖定的對象。

1937年4月吳波於嘉農畢業後,正式加盟東京巨人隊(讀賣巨人隊前身),1942年拿到職棒生涯首次打擊王;1943年改名吳昌征,隔年加入大阪虎隊(阪神虎隊前身);1950年起改效力每日獵戶星隊(千葉羅德海洋隊前身)。二十年職棒生涯締造記錄無數,因能投、善打、能攻又擅長盜壘,有人以「強肩、俊足、巧投」形容之,更被尊稱為「人間機關車」,傳說中吳昌征曾向日本棒球界表演過蒙住雙眼站在中外野,只聽擊球聲判斷球的方向與落點,但這只是傳說,並沒有正確說法,後來擔任打擊教練時期,得意門生就是教出王貞治的荒川博。

1995年日本為表彰其貢獻,將其選入日本野球殿堂(棒球名人堂),成為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台灣人。」

沒錯,同樣是第一棒中外野手,吳昌征被尊稱為「人間機關車」,也就是「火車頭人」的意思。我當然是比不上這位偉大人物,但我希望能跟他一樣強,剛好想到單車的日文是「自轉車」,所以我開始使用「人間自轉車」這個稱號,表達我的努力方向、個人特色,也相當有創意,而「人間自轉車流」可是有一套守備哲學的。

基本上我的外野守備是以四個基本能力組成的
1、具有爆發力的腳程
2、靈活的關節、敏捷的動作
3、不讓球落地的拼勁
4、不怯場的心理層次

我也一直強調「靈活守備」這四個字,這是我的守備哲學。注重身體各關節的靈活運用,還有訓練敏捷的身手,因為我對飛球的判斷力還不夠好,所以利用速度跟靈敏度去彌補這方面的不足,這也就是我撲球比例比一般球員高的原因;另一個原因就是我有些球可以用速度跑到接近定位卻無法輕鬆接住,就只好撲下去,只要有機會讓打者出局,我都是拼盡全力去接,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。也因為這樣,我才會在練球時把左手給撲到骨折。

這是我個人獨特的一套守備方式,現在用的很得心應手,我在系壘這麼多年,很想把這套守備哲學傳授給學弟,無奈有這樣資質的學弟不想學,想學的沒有這個資質,因而我現在離開系壘,沒有把這套守備留下來,自己覺得很可惜,但也無可奈何。我還是自己把這套練到滿格吧!等我守備夠變態時,自然會有人想來學這套XD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