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1170057.JPG 

第12天-淡水到新竹路線圖  

日期:103.3.30
天氣:淡水~龍潭晴,龍潭~新竹多雲時晴。
路線:淡水~土城~新竹,108.91公里。
騎乘時間:5:05:22
最大速度:48.5公里/小時
平均速度:21.3公里/小時
住宿地點:新竹久違的家,當然免錢。
騎乘路線:1、淡水~板橋河濱自行車道。
2、板橋~關西臺3線。
3、關西~竹北118縣道。
4、竹北~新竹臺1線縱貫公路。
路況:1、淡水~板橋是自行車專用道,大部分平緩好騎,過橋時需要爬坡而已。
2、板橋~三峽幾乎為平路,但車流量不小,需注意安全。
3、三峽~大溪為山路,需翻越一座山頭,較為費力。
4、大溪~龍潭需爬升兩次河階,第一段坡度近10%長達1公里,第二段坡度較緩距離也較短。
5、龍潭~關西為一長緩坡再長下坡。
6、關西~竹北一路緩下坡。
7、竹北~新竹幾乎為平路。
每日一句:臺3線至此僅剩曾文水庫段未騎過,距離補完又近了一步。

春天的天氣預報總是令人難以相信,昨天已經根據最新訊息,做好了最後一段路與大雨肉搏的準備,卻讓我被奔放的陽光亮醒,一度以為自己還沒回神。

P1170050.JPG  

從七點開始就有人在敲我的房門,一直以為是教友誤認我是他們的同伴,而叫我起床參加活動,所以在鬧鐘響之前並未搭理。然而一而再、再而三的敲門聲斷斷續續到近八點,還是不得不去應門,以表示一點禮貌,畢竟寄人籬下啊!結果是個天大的誤會,教友早就替我準備美味的早餐,只是想告訴我去享用,真是不好意思。

地主歐汎也來到研修院,等我吃完早餐送我出發,河粉蛋餅與道地的豆漿相當可口,還有削好的蘋果擺盤,只能說十分感謝,在這裡住一晚什麼都沒做,還吃了如此豐富的一餐。兩位教友知道我這位不速之客的造訪,與我聊起這次環島的心路歷程,還說拜我所賜才能見到很久沒出現在教會的歐汎,哈哈!再忙也要看一下教友咩!

P1170052.JPG  

兩位教友似乎很想從與自己不同世界的我口中,得到一些不同的人生經驗,我表示了自己單車環島的動機與想法,還有預期得到的收穫做為分享。仔細回想,我究竟有沒有達成自己出發時的目標呢?放鬆心情、擴張單車版圖、多與他人接觸、鍛鍊體能,其實大部分都辦到了,因此到這最後一天,已經非常滿足,也受到了教友的肯定與支持,並歡迎我再造訪。

1625720_10202835947372776_1101571490_n.jpg  

與歐汎在研修院門口合照,告別三人,我將從熟悉的金色水岸自行車道開始返鄉之路。大約有五年沒踏上這條自行車道,景色依舊,遊客依然不少。回想著當年與幾位同時在讀研究所的同學、朋友,一起組成練車團,騎遍大臺北都會區的河濱自行車道,此時不變的景色站著已經改變許多的我,真是有無限感慨。

P1170053.JPG

P1170055.JPG

P1170056.JPG

P1170057.JPG

P1170058.JPG

P1170059.JPG

P1170060.JPG

P1170064.JPG

P1170065.JPG

P1170067.JPG

P1170068.JPG

P1170069.JPG

P1170071.JPG

P1170072.JPG  

關渡之後,一路頂著風前進,我跟在一位車友後面,拉著他幫我擋風,穿梭在基隆河岸的自行車陣中,來到社子大橋。這座我畢業離開臺北前夕才動工的橋樑,到去年才終於完工,原本騎單車必須上洲美快速道路的高架橋,才能跨越基隆河到社子島,現在可以改道經過社子大橋。連騎自行車道也能夠擴張單車版圖,真是意料之外。


 

社子大橋
社子大橋為臺北市一座跨越基隆河,連接北投區及士林區社子地區的橋樑,以解決北投與士林社子島地區往返問題。社子大橋跨河段橋長435公尺,全橋總長約630公尺,係國內第一座平衡式斜張橋,主橋寬度38公尺,包含公車專用道、雙向各兩線快車道、一線機車道及人行道,並且預留九公尺寬度,做為未來社子輕軌興建使用。


 

P1170075.JPG

  

P1170077.JPG

P1170078.JPG  

在橋上愜意行進,改跟在一位女車友後方,注意到河面竟然有水上摩托車快意奔馳,劃出一道道白色水痕,原來在都會之中還有這樣的水上活動存在,多采多姿啊!從社子島接回淡水河右岸自行車道,海狗來電詢問我的進度,放心!我一定會在中午抵達土城的。

P1170079.JPG

P1170080.JPG

P1170081.JPG

P1170082.JPG

P1170083.JPG

P1170084.JPG

P1170086.JPG  

在大稻埕碼頭稍作停留,看著幾近滿潮的淡水河,旁邊站了一位剛結束慢跑運動,全身專業跑步裝扮的女跑者,健康清新的形象與曼妙的身材曲線,會保持運動習慣的女生十分吸引人。碼頭旁碩大的戎克船模型,象徵了此地當年商帆雲集的歷史意象,這種中國式帆船是早期商貿的主要交通工具,有它們就有貿易,也就有了繁榮。


 

大稻埕
為臺北市地名,今行政區屬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分。閩南語「埕」有「空地」、「廣場」之意,「稻埕」即「曬穀場」。自清末至日治期間,大稻埕在經濟、社會及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島的發展及成長,不僅商業活動頻繁,同時也是人文薈萃之地。大稻埕對照今日的範圍,蓋指民權西路(臺1甲)與臺北橋以南,忠孝西路(臺1線)以北,重慶北路一、二段以西,西臨淡水河。該區地理位置位於臺北城北方,經北門可進入城內,北方則有大龍峒。西臨淡水河則有舟楫之便,大稻埕興盛的命脈—船舶可自此直接出海,駛至唐山互市,甚至可遠達歐美。


 

P1170087.JPG

P1170088.JPG  

IMAG0186.jpg  

前進到華江橋雁鴨公園,上華江橋自行車引道跨越大漢溪,以俯視的角度觀看華江橋旁的三座棒球場,分別進行著週末常見的球賽。如果不是正在環島,我昨天也會在百齡橋棒球場追逐小白球,這是身為球員最大的樂趣。又回到新北市境內,從此開始脫離自行車道,進行我早有預謀的「臺三線補完計畫」。


 

華江橋
位於臺灣的一座公路橋樑,跨越新店溪,位於省道臺3線上,為聯結臺北市萬華區華江里到新北市板橋區江子翠(江翠里)的主要橋樑之一,取兩地地名首字命名之。
臺北至板橋間原來僅有光復橋相連,但由於橋齡老舊,已無法負荷板橋至臺北間日益增加的交通量,為紓解光復橋(吊橋)車流量,於1966年5月興建華江橋,於1968年10月完工。臺北端為和平西路三段,連接至板橋文化路二段,通車後拉近板橋與臺北市間的距離,吸引大量人口移入板橋江子翠及新埔地區,加速板橋人口成長,1970年已超過10萬人,使板橋得以在1972年升格為縣轄市。


P1170089.JPG

P1170090.JPG

P1170091.JPG

P1170092.JPG  

中午跟海狗約在海山捷運站會合,我快速通過車水馬龍的板橋市區,花了點時間找到藏身小路中的捷運站,等待吃一頓豐盛的午餐。原本家在內湖的海狗,因家裡太小而搬到松山的親戚家住,週末會固定到土城的女友家生活,於是很順路的在環島預定路線上,自然來會一會當了八年同學,又一起環過兩次島,還是壘球隊隊友的他了。

P1170095.JPG  

海狗帶我到一間名為「海力士」的日本料理店,這一頓果然豐盛啊!不僅吃了定食,還叫了一盤生魚片大快朵頤,而且全部由地主招待,豈不快哉!一邊用餐,一邊聊了許多事情,年初才被公司資遣的海狗,現在與我有相同的際遇,都在找工作的深淵之中,不過他要轉職發展,我則是打算繼續在編輯這條路上前進。讀歷史出身的人,找工作要學以致用一向是件困難的事,我想大家都知道,所以當初選擇歷史系的時候,就該有心理準備。雖然我現在所走的方向跟當初不同,但始終以能運用到學生時代所學的東西為目標,在文字工作者的領域不斷鑽研。

P1170096.JPG

P1170097.JPG  

在有點炎熱的初春中午,享用了美食與冷氣,與朋友天南地北的聊,耗去不少時間,然而今天沒有什麼其他行程,騎乘距離亦不遠,天黑前回到家就好,一點也不打緊。在店門口請店員幫我們合照,充完電的我與海狗道別,往三峽前進。假日的三峽市區也是車多難行,幸好對單車而言並無困難,未作停留的通過,面臨臺3線第一段山路,往大溪得翻越一座山頭。

P1170099.JPG  

中午吃飯時,海狗跟我說若從鶯歌走大鶯路,就能避過這一段山路抵達大溪,我知道、海狗知道、獨眼龍也知道(誰是獨眼龍?),可是大鶯路非臺3線,走了就等於沒執行補完計畫,這是不允許的,反正這次環島練體能也是目的之一,前面十一天都不知道騎了多少「冤枉」路,不差這一段。

還沒用到什麼體力的今天,開始大量消耗體能,幾位車友陸續從對面與我交錯而過,看來這段也是熱門的練車路線,畢竟有了二高與大鶯路,三峽與大溪間還利用臺3線往來的人已經不多,於是也「北宜公路化」了,汽車被單車與重機取代,二輪族占盡優勢。

在大溪停留片刻,看著武嶺橋塞滿車輛,週日的下午,遊客都準備踏上歸途。看見李騰芳古厝的指標,很早就想一探究竟,但彎進小路發現還有一段距離,而且時間並不充裕,還是打消念頭,回來準備對付長約一公里的臺3線爬坡,體驗大溪經典的河階地形。


 

李騰芳古厝
又稱為李金興古宅或李舉人古厝,位於桃園縣大溪鎮,為桃園縣境內唯一的國定古蹟,目前財產權所有人為李金興五大公業。
李家原居於福建漳州府詔安縣,來臺開基先祖李善明由臺南登陸,初居楊梅,之後輾轉來到桃園縣大溪鎮定居,善明公之第五子先抓遷至月眉開墾,先抓之子李炳生以屠宰業起家,後利用大嵙崁溪(現今大漢溪)航運之便,使家業蒸蒸日上,家號「李金興」。炳生三子李騰芳本名有慶,字香閣,號蘭亭,官名騰芳,生於嘉慶19年(1814)。騰芳於咸豐6年(1856)43歲時中秀才,咸豐8年(1865)到福建參加鄉試,中了舉人第21名,為同年臺灣出身士子中最佳;三年後加捐內閣中書,在大溪文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
古大漢溪在大溪這一帶經過地殼變動,出現河流襲奪現象成為搶水河,導致回春作用發生,河流侵蝕能力加強,加上臺灣的造山運動持續著,侵蝕與堆積作用交疊而成的河階地形自然十分明顯。遠望大溪,可以看見有三層河階,是該地重要的人口精華區與主要農業區域,而臺3線往桃園方向的爬坡,是位於大漢溪左岸的河階,前方有兩位車友也一起賣力的爬坡,不過相對於滿載行李又騎了十一天的我來說,他們輕鬆多了。

沿著預定路線往南前進,我停在員樹林的一間7-11休息,突然發現昨天在石門買的劉家肉粽還有「餘黨」,確認還沒壞掉以後,搭配奶茶結束這一個回合,續戰剩下來的路段。自從發現新竹從新埔、龍潭、大溪進入臺北盆地的路線,在前往臺北南區十分節省時間後,我已經騎過機車好幾次,對現在騎的路段並不陌生。然而轉換交通工具後,還是有一種新鮮的感覺,這也是平常用慣其他交通方式後,對於單純使用人力的單車,會產生不同的奇妙感受。

IMAG0188.jpg  

進入龍潭鬧區,最近一次與龍潭有交集,是三年前第一份工作奉命到龍潭進行義民節慶典產業的調查。當時我與另一位同事拜訪了好幾位相關業者,但最後只親自訪問到了一位製作豬羊棚的廣告社老闆,算是一次很特別的經驗。有看過神豬展示的朋友們,在神豬周圍華麗的壓克力裝飾,製作的像牌樓一樣,那就是所謂的豬羊棚。身為新竹客家人,義民節的神豬看了不少回,但真正去了解到相關產業的細節與演變,是從第一份工作開始。


 

義民節
義民本義為義勇之人民。臺灣的義民爺,是指祭祀在械鬥、民變、戰爭中,因保衛家鄉而犧牲的義民軍。北部客家人定每年農曆7月20日為「義民節」。新竹縣新埔鎮「褒忠亭義民廟」因收葬林爽文事件及戴潮春事件中陣亡的桃竹苗子弟兵忠骸,並祭祀乙未戰爭中因抗日保臺而犧牲的忠靈,香火十分鼎盛。


停留在龍潭大池旁,上一次來這裡遊覽,應該是十多年前的事。今日來訪帶著狂旅,不便通過吊橋進廟參訪,僅能在池邊欣賞湖光,看著池中的財神爺花燈。從財神爺花燈手上拿的「龍騰馬躍」字聯,還有旁邊一匹比財神爺還小的馬,就知道這應該是今年元宵節的產品。只是元宵都過了一個多月,財神爺還在這裡受風吹日曬雨淋,這年頭果然做什麼都不容易,日擲千金也要接受環境考驗。


 

龍潭大池
位於桃園縣龍潭鄉,是該鄉的地標,也是一個觀光旅遊景點。古時因池面長滿野生的菱角,因此被稱為「菱潭埤」,後有鄉民建廟,因而稱之「靈潭埤」。日治時期地圖註記為「龍潭埤」,近年官方地圖註記為「龍潭大池」。


P1170100.JPG

P1170101.JPG

P1170102.JPG

P1170103.JPG

P1170104.JPG  

不多說,隨著太陽西下,我加快回家的腳步,往關西爬坡去。這一段路連機車都很多年沒騎過,雖是上坡卻受到家的吸引,疲累已不知為何物。進入新竹縣境,已經算是家鄉地,一路下滑至關西鬧區,遇上幾位應該也是在環島的車友,裝備著同樣的馬鞍袋前進,我很快速的超過他們,繼續往新埔前進。

P1170105.JPG  

  

停在新埔郵局前,進行最後一次出門在外的打卡,吃點東西,準備完成最後一段路。進入竹北,又是下班尖峰時刻,我沒能擠進預定的路線,於是在竹北鬧區漫遊,來到新改建完成不久的竹北車站踩點,而且又剛好看見在關西碰到的那幾位車友,真是有緣。雖然高中三年都在竹北讀書,但一向是坐公車或騎單車通勤,從未坐過火車往返新竹竹北兩地,對竹北車站一點也不熟悉。為因應臺鐵捷運化,竹北車站另建跨站式新站房,原有的車站建築停用但未拆除,形成新舊站房比鄰而居的現象,可以比較兩個不同時代車站建築特色,著實有趣。

IMAG0190.jpg  

P1170107.JPG

P1170108.JPG  

接回臺1線,正是再也熟悉不過的往返臺北必經之道,閉著眼騎也能回到家(是這樣嗎?會先撞車吧!)。路過新竹車站,我總是又想起昨天才剛見過的基隆車站,然後都會很想跟新竹車站敬個禮。能夠被保留下來並成為國定古蹟,而且持續在使用中,對新竹而言是再幸運不過的事。


 

新竹車站
是臺灣現有建築與藝術評價最高的車站,更是現存車站中歷史最悠久者,已被列入國定古蹟。完工於1913年的第四代車站本體,是曾經留學德國,晚年定居臺灣,任職臺灣總督府鐵道部的日本建築師松崎萬長(松ケ崎萬長)的作品。相傳松崎是孝明天皇的私生子、明治天皇的同父異母兄弟,除了新竹車站外,已被拆除的舊基隆車站也是他的作品。
新竹車站採部分巴洛克建築風格,部分德式哥德建築的造型元素(例如鋸齒狀山牆),建築風格迥異於同時期日本殖民政府所建造的其他官廳建築,包括臺灣總督府(今總統府),後者主要是採英國古典式建築風格代表。


 

P1170109.JPG  

傍晚6:06分,我回到最熟悉的家,生涯第五次單車環島完成!在回到家的那一刻,我決定將這趟旅程定名為「千里獨行單車環島」,不僅騎了千里,更是獨行,也確實是單車環島,名稱樸實無華,卻字字屬實、刻劃我心。

P1170111.JPG  

  

這次環島會不會改變我的人生,無從得知;但我知道,新的一段人生開始了,就在邁向31歲的路途上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