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Watch live video from Newtalk - 開放編輯室 on www.justin.tv

學習鹿野忠雄 李彥旻鼓勵年輕人出走

新頭殼newtalk 2011.09.26 孔德廉/台北報導

紀錄片《縱橫山林間-鹿野忠雄》19日在台師大首映,片中忠實記錄學術探險家「鹿野忠雄」的一生,以及他在臺灣研究的點點滴滴。而為了體驗鹿野忠雄的艱辛,導演李彥旻也重新踏上80年前鹿野忠雄走過的足跡,藉著這些經驗,他呼籲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學習鹿野忠雄般單純的執著,走出象牙塔體驗足下的世界。

今(26)日中午12時的「開放編輯室」節目,特別請到臺師大臺史所副教授張素玢,及紀錄片導演李彥旻來到新頭殼,談紀錄片《縱橫山林間-鹿野忠雄》的製作過程。導演李彥旻在訪談中表示,鹿野忠雄這個人所具有的多元文化意義,以及透過他生動的文筆記錄下的臺灣山林土地、所描述的豐富層次的原住民文化,都可以瞭解鹿野忠雄為何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「學術探險家」。

為了忠實記錄鹿野忠雄當時在臺灣的研究過程,李彥旻親自率領攝影隊攀登海拔3000公尺高的雪山進行拍攝。李彥旻說:「我跟著鹿野的腳步,在部落中爬來爬去,在高山中跑來跑去,才真的感受到所有細微的美麗。」片中指導劉克襄也強調,鹿野忠雄的文字充滿了在地感,是真正生活在臺灣的人才能夠寫出來的,鹿野忠雄根本是出生在日本的台灣人,他對鹿野相當敬佩。

這次參與的臺師大臺灣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張素玢,也透過她所開設的「踏查旅遊史」課程,拉著學生一起跟著導演重新踏上80年前鹿野忠雄走過的雪山。張素玢表示,這個課程有多名學生參與,包含沒有登山經驗的學生及在都市生長的小孩;這些學生可說是所謂的「宅男宅女」,足不出戶,並且以電腦網路作為學習的基礎,她希望透過實地的踏查,讓學生瞭解文字背後的歷史。

由於攀爬3000公尺以上的山岳,並不是一般人就可以隨意達到的,因此張素玢也規劃了期前的體能訓練工作,最後的驗收是每一個上山的學生,都必須跑完4000公尺。張素玢欣慰地說,雖然一開始有女學生抱怨自己沒有運動鞋,讓她當場啼笑皆非,不過在她的堅持跑步訓練下,學生最後都完成攻頂的任務。

張素玢說:「親自去接觸山林,不同於光看文獻資料;透過實地踏查,知道美的深層感動,同時在臺灣偏僻的角落探險,建立各項知識體系,這也才是鹿野忠雄的精神所在。」

以鹿野忠雄探險的精神為號召,用攝影機記錄80年前的足跡,李彥旻讚許鹿野忠雄「一個人走、一個人調查、一個人住在山裡面,完全融入自然的實踐力」,他同時期許現在的年輕人,能夠有像鹿野忠雄般單純的執著,去克服很多體力上的困難,培養自己探索的眼光,不要再關在學校的象牙塔中,要關起電腦,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
本文與影片轉自「新頭殼」網站:http://www.newtalk.tw/news_read.php?oid=18158


張老師今年的「踏查旅遊史」課程,與紀錄片導演合作,製作關於鹿野忠雄的紀錄片。原本我有機會跟著這批團隊上雪山拍攝,但那時已經在工作,沒有辦法參加,因此只能看最後的成果浮現。

「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」是我人生哲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成份,這也是我會跟著張老師做研究的主要原因(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熱血,留待以後再說)。張老師所主張的「走出戶外,親身體驗」其實早就被我不斷地實踐中,而跟了老師,讓我實踐得更為徹底。

因此,果然是跟對了老師,讓我能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發揮,也獲得更多與他人不同的人生經歷。現在,身為上班族的我,仍然努力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邁進。多走出戶外逛逛算是「不務正業、懶惰貪玩」嗎?見仁見智,我則是早就擺脫這種傳統的眼光,腦中裝有除了書本外遠多於他人的親身體驗,要說我愛玩無所謂,可我得說「從玩之中學到的東西,不可小覷」

每個人的成就都不一樣,我的成就可能是隱性的,也絕非主流,但卻是獨特且無法取代的。

這是我自己體會的,而張老師讓我更確立了這樣的主張,並支持著我往前走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