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西濱公路林口段2003、2013年對照  

十年來,西濱公路林口段產生了很大的變化

小時候全家要到臺北,如果不走那塞到爆的中山高,就一定是走臺十五線,俗稱西濱公路。

因此,我與這條路的不解之緣,開始得很早。那時,西濱剛從雙線變為四線大道,車輛稀少,缺乏紅綠燈,開起車來輕鬆愉快。

對於林口段,記憶特別鮮明。父母總是跟我說,海邊那小到不行,連接數間民居的柏油路,就是最早期的西濱公路。對於這條已經破舊不堪的路,若非當地居民仍需用它出入,應該已經消失於海浪與雜草之中。

隨時光飛逝,我意外的來到淡江大學就讀。需要在淡水與新竹間往返,而又喜歡自己騎車,西濱自然成為最佳的路線。雖然比通過臺北盆地來得遠,卻一直保有一路順暢的縮時優勢。

在淡水的這八年,我便不斷的利用單車或機車,來往在這條持續變化的路上。

西濱快速道路的建設,讓寬敞的四線大道再起變化,左右側成為了各一到二線的慢車道,中間則成為時而拔地高起、時而與地同行的快速道路,15與61成為糾纏不清的兩個數字。

2003年夏天,我利用暑假,把R2000騎回新竹,在這海天交錯處留下幾張影像;2013年春天,我騎機車從淡水回新竹,又在此留下影像。

時隔十年,不變的是遠方的林口發電廠,布滿鵝卵石的海岸仍然健在,歸鄉之路則起了變化。臺六十一線的加入,把道路抬高成立體的,並且將大地之綠與海洋之藍分割得更為澈底。

現在,我已不在淡水,但仍不時會造訪這有如第二故鄉之地。西濱公路,持續以歸鄉之路的形象,縈繞心中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西濱公路 臺十五線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