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1020141.JPG  

最近才改為大學的原南榮技術學院,沒到鹽水深度探訪一次,我還真不知道這裡有間大專院校,臺灣的大學實在多到太浮濫了(攝於2009年夏天)

廣設大學 嚴長壽:大家互相欺騙

【臺灣醒報記者徐欽盛臺北報導】

「家長喜歡小孩念大學,民意代表投其所好設立大學,政治人物為了振興地方消費去找更多學生來,也在偏鄉設大學,大家都在互相欺騙。」公益平臺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4日措辭強烈的說,廣設大學的結果,最後變成大家都互相欺騙自己。他認為,大學教育應以學生的未來,以及國家未來競爭力為導向,才是正確的道路。

嚴長壽出席AIESEC國際經濟商管學生會活動演講時強調,在11年前就看到這麼嚴重的情形,尤其是大學開始擴充的時候,學校完全是市場導向,比如說,餐飲科可以收到學生就設立,甚至把原來的基礎科系放棄掉,他指出,這簡直是一個共犯結構;他批評說:「沒看過有這樣的國家設立這麼多的餐飲科系,臺灣愛吃真的有到如此的地步嗎?」他提醒年輕人,不要以為餐飲科光鮮亮麗,看到吳寶春出名都來念。

可是這社會有幾個吳寶春呢?嚴長壽指出,年輕人出了社會才知道,在餐廳一天要站這麼長的時間,還要處理客戶問題,真正可以承受的還是少數,所以到最後都「陣亡」。

有一次,嚴長壽與某位校長去巡堂時,竟發現一大堆人在睡覺,嚴長壽回應說,那就把他當掉,校長竟回應說,不能當掉,當掉就少掉一個,原來學校是靠學生來營業生存的,嚴長壽說,學校與學生共同地不願面對真相,不但讓學生睡了4年,還要打工付學費,而學校在4年後,只是發個學歷給你。

他批評,學校以此態度治校,要如何對得起未來的年輕人?因為這浪費的不是錢,而是浪費機會與青春,本來他們只要學到一些專業技術,就可以獲得很好的待遇,這個社會還是需要會修汽車、修電器、蓋房子等各種人才,而且他們所拿的薪水也不比教授差。嚴長壽指出,哪時候社會階級化到完全都是同一角色,這根本就是教育政策的嚴重錯誤結果。

嚴長壽呼籲政府,大學的治校態度一定要從保障教授的態度,走向以學生的未來以及國家未來競爭力的導向為主;他強調,全臺灣都是大學,讓每個人都可以讀大學,事實上是讓許多人背負著助學貸款,沒有能力懵懵懂懂讀了大學4年,都在那裡睡覺;而大學一再擴充,是讓大學的主體性都喪失,更招來了許多速成的博士,搞了一大堆的學院。

 


 

我很贊同嚴長壽的這段話,把臺灣高等教育的離譜程度完全點出來,個人也想表達一些意見:

1、廣設大學這項政策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

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讀大學,也不是每個人都讀得起大學,這是個研究高深理論的神聖場所,需要的是對學問鑽研有興趣,或晉升高知識分子企圖心很強的人。我不敢說自己一定適合讀大學,但從小我就決定要讀到博士,成為一個科學家,雖然我現在只有碩士,而且也與當初所想的自然科學完全不同。然而,我喜歡鑽研學問,想要懂得更多,所以我讀大學,還讀研究所。如果沒有經濟壓力,我還會繼續讀博士,就算對就業沒有幫助也無關緊要,因為我是為興趣而讀。

可是,廣設大學以後呢?我考大學的2001年,大學錄取率就已經達到六成,是相當高的數字,每兩個人至少有一人可以讀大學,那時我就覺得這錄取率非比尋常。結果,現在已經到達100%,去報名考試,填個名字交卷就有大學可以讀,到底有何意義?而且我看到很多人根本就不是想讀大學,而是大家都在讀,只好來讀,不然不知道要幹嘛……臺灣就是個人云亦云,讓大家不敢行己所欲的社會。

2、教育是「志業」,而不是「事業」

教育非常重要,一個國家的強盛,必定來自於國民教育的成功,你一定找不到教育制度不好卻各項指標都名列世界前茅的國家。人民若無法透過教育行正當之事,找到專長去發揮,貢獻所學讓國家進步,國家就不會強盛。所以,教育必須要做對的事,是燒錢的而不是賺錢的一個面向,以賺錢為目標的教育事業,那一定會是失敗的。

就如新聞中提到,學校不敢當掉學生,因為收入都從學生的學費來,沒有學生就沒法辦學。我不懂經濟,但這不就是很明顯的供過於求?因為學生知道在這裡被當可以去別間混,然後這間學校招不到學生,只得面臨倒閉命運。教育怎麼能出現這種商業化的行為?學生不是消費者,在學校裡面花錢的絕不是大爺;學校不是營利者,為了留住學生而罔顧教學品質,讓程度與態度都不足的人拿到大學文憑,這樣對嗎?

把大學錄取率緊縮到50%以下吧!否則大學文憑到底能用來幹嘛?墊便當恐怕都不好用。真正想讀大學的人,會有辦法努力考進大學的,不需要讓他們只是想讀就能入學,連帶引狼入室,放了一堆不該出現在大學校園的人浪費人生。我當初也很想讀地理系啊!所以這樣就可以增加地理系招生名額,讓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入學?即使這樣可能對我有利,但絕對不是合理的作法,所以我接受只能讀歷史系的安排。

如果一個目標或理想,只要想去做就能輕鬆達成,不是目標太簡單,就是機制不合理,連帶的你會很快失去努力方向,這也是很多人高中很用功,進了大學卻開始擺爛的原因之一。

3、對於大學生打工,實在有太普遍的負面現象令人不滿

我的學生生涯從未在外打工過,除了感謝父母給予經濟援助,讓我不用為學費及生活費煩惱外,個人也認為既然沒有必要打工,就專心當全職學生,把書讀好才是最重要的。然而我卻看到周遭充滿了許多令人難以認同的學生打工行為,令人很想發表意見。

學生如有經濟上的需要,打工當然無可避免,如果必須自己負擔學費與生活費,自是非常合理;如果並非為了延續學生生涯,只是想多些錢花用,在不妨礙課業的情況下,當然打工也很正常,還能學到一些課堂上沒有的東西。但是,我卻看到有不少人,打工時間比上課時間多,或是晚上打工,白天在課堂睡覺或根本在宿舍裡睡,還有為了打工而蹺課的,你們到底是來賺錢還是來讀書的?

如果必須要這樣玩,才能賺到足夠的錢延續學生生涯,乍看之下似乎合理且令人同情,但卻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。因為要上課沒辦法做全職工作,卻又因打工而無法正常上課,這不是魚跟熊掌都吃不到嗎?還不如先別讀大學,直接做正職工作,等到有足夠經濟能力再來讀大學,反正又沒年齡限制。否則打工錢不多,對未來職涯幫助也不大;老是蹺課,下課後也沒時間讀書,就算拿得到文憑又如何?出社會是看實力的,有那張紙卻沒相對應的實力,大學畢業也拼不過高中學歷。

至於打工只是為了多點零用錢,不妨礙到課業的人,其實我會覺得有些可惜。大學生活可以非常多采多姿,我覺得應該利用這最後的學生生涯,多參加社團活動或是其他的戶外、課外活動。所以我參加了系壘,大學四年完成四次單車環島、兩次機車環島,把大臺北地區甚至臺灣都走了一遍,擁有無敵多的青春回憶與相對多的課外知識。出了社會之後,根本沒有這麼多時間做這些事,我現在深刻感受到,所以慶幸自己在學生時代都做過了。

當然,這只是我的想法,並不是否定打工賺零用錢花用的人,你們另一種我沒體會過的生活,其實也能很多采多姿的。

4、在教育體系第一線的教師們,請具備教學熱忱與該有的職業道德

現在很多人想擠進老師這個窄門,成為正職老師以後因為福利多、工作穩定,開始擺爛的人不在少數。我雖不在學校裡面親眼目睹,但有許多朋友是老師,並且我的工作也常需要與老師接觸,聽聞過許多不好聽的。這似乎是臺灣人的通病,為了自身利益,早就沒有職業道德與熱忱這種東西,一般職業失去這些還不至於太嚴重,但教育是國家根本大業,老師若失去教學熱忱,以及為了利益而誤人子弟,是會嚴重危害國家的。

現在的教師任用制度有很大的問題,為了因應少子化而不斷砍掉正職缺,改以代理或代課缺去補,導致一堆流浪教師不願屈就,只得找沒有教師證,甚至連教育學程都沒修過的人來任教,降低了教師水準,教學品質自然會出問題。即使這些代課老師可能很有熱忱,所以寧願屈就這份工作,但有無受過專業訓練,一定會有差別,熱忱與教學能力不一定是呈正相關的,否則就是教育學程或教師證考試有問題。

 


說了這麼多,就知道我對臺灣的教育制度有很多意見了。其實我對教育制度懂得並不多,可是都能講出一堆問題,就知道臺灣的教育有多慘烈。明年要上路的12年國教還是問題一大堆,教改永遠是愈改愈有問題,看來得先改革政府官員的腦袋才有用。

結論:繼續共體時艱吧!我又不能改變什麼,每次看到學生假日還要穿著制服到學校,就很替他們感到不值。我只能繼續當我的參考書小編輯,把我的東西編好,讓這些學生們覺得有點幫助也是功德一件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教育制度 廣設大學 打工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