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1200479.JPG    

阿塱壹全路線圖

阿塱壹路線圖  

日期:101.1.27
天氣:冬季的熱帶南國裡,一片藍的晴空萬里。
成員:在下、老爸、老媽、摯友政弘與他的女友美琪共五人,參加東方足跡生態解說團隊舉辦的古道縱走團,全團約30~40人。
感想:對於這條位於「臺灣最後自然海岸線」上的古道慕名已久,但近一年來的第三次長征,才終於一親芳澤,這是個值得三顧茅廬的地方!

    「這世界上最難達成的,就是你不想去做的事。」然而我一直想做的親臨阿塱壹古道這件事情,卻讓我們全家在一年內三度安排假期,大老遠從新竹南下長征才終於辦到。這得來不易的古道行,讓我更珍惜這次的所見所聞。

    100年5月8日母親節,我與父母三人驅車南下至旭海住宿,預計在隔天乘坐接駁車到南田,南下縱走全程。當時阿塱壹古道性命岌岌可危,臺26線的開闢勢在必行,若不把握機會前往,以後就看不到南田石,只有消波塊。無奈當晚風雨大作,艾利颱風的外圍環流在恆春半島東岸肆虐到9日白天。原訂出發時間當時雖無雨,但詭譎多變的灰色天空,讓老爸決定撤退,結果車行到半島西部卻晴空萬里,令人哭笑不得。

IMG_0107.JPG  

    100年10月8日國慶假期,三人再次重裝上陣,南下旭海駐紮,準備隔天出發。這時阿塱壹古道獲得一線生機,剛被劃為「旭海至觀音鼻暫定自然保留區」,9月開始有一系列管制措施。我先從網路上申請進入保留區,老爸再將住宿與接駁車、解說員安排交給旭海社區發展協會。依舊無奈,兩天後才增強成為班彥颱風的熱帶低氣壓,當晚就在旭海降下大雨,直到9日清晨仍未停歇。即使有其他團堅持出發,解說員也說沒有問題,我們的討論結果還是撤退。這次全臺灣天氣都沒有太好,不像第一次反差這麼大,但花了兩次冤枉錢的老爸,要再說服他三顧茅廬,已非易事。

    接下來,等到年假才終於又有三天以上的假期,可以再次嘗試。由於三個人也要請解說員,加上接駁車價錢非常不划算,老爸已經不想再獨自負擔,只好透過網路,尋找跟團的機會,壓低前往阿塱壹的成本。看到有人推荐東方足跡解說團隊所辦的活動,並且年假期間每天都有梯次可參加,算好年假南下臺南探親之餘的行程,決定在大年初五這一天出征!

    這一次,折服於我們三顧茅廬的摯友政弘,也決定帶著女友美琪一同來訪勝。101年1月26日,全家三人第三度上陣,從臺南一路下恆春,住在我去年單車環墾丁所落腳的鄉村民宿。恆春半島天氣晴朗得要命,我心想:「這次如果再有颱風就認了,八成是世界末日。」「要是這次還去不成,你就該認命了。」政弘對於我悲慘的遭遇,還無法確定是否已終結。

    總之,不成功便成「人」。命還是要,日子還是得過,但無論如何,我就是想來走阿塱壹,這是身為古道迷的我,一年來魂牽夢縈之處。

06:30  起床

    今天是1月27日,大年初五。雖然只蓋涼被睡覺還是有點冷,但恆春不愧地如其名,在中部以北都被寒流籠罩之時,還能有接近20度的氣溫,以及一片蔚藍的天空,迎接今天的到來。

07:00  出發前往恆春市區

    民宿位於靠近南灣的核三廠旁,距離市區約三公里。出發前聯絡上政弘夫婦,清晨五點從東港上車的兩人,如預期的六點半左右便到達恆春客運站,在附近的7-11內等候我們前往。

07:10  恆春市區享用早餐

    與政弘夫婦會合,五個人在客運站對面的早餐店用餐,並外帶五個飯糰準備當今日午餐。政弘這位高中時代認識至今的摯友,與我的交情甚至超越親兄弟,也是極少數與我父母熟識的朋友之一,因此會在今日一同出遊。

07:40  恆春東門廣場

    一切準備就緒,到達活動集合地點恆春東門,距離集合時間尚有40分鐘,就先與城門作伴,享受清晨的日光浴。 

P1200468.JPG 

P1200469.JPG 

P1200470.JPG  

    東門外有偌大的孤棚,上頭標著「2011恆春古城國際豎孤棚觀光活動」,想必去年經過一次盛大的活動,但為何位於東門外的孤棚,上頭卻寫著「南門」二字呢?是典故抑或是單純的不協調?看來得從活動主辦者,或當地居民口中才能得知。

P1200464.JPG    

    雖然時間尚早,仍有不少遊客前來與城門拍照,此外也看到愈來愈多穿戴登山服裝,一副就是行腳山林的人現身。不難判斷,這些人應是有緣千里來相會的本活動團員。

08:25  集合點名上車

    一臺遊覽車停靠東門,活動的工作人員拿著名單清點人數,經過確認後一一上車等待出發。

P1200472.JPG  

08:45  出發前往南田

    表定的出發時間是八點半,似乎是有人遲到了,所以晚了些出發。

10:00  達仁全家超商休息

    遊覽車進入南迴公路,一路蜿蜒而上。先在車上閉目養神,然後觀察一下這條久未造訪的環島必經之路。近幾年颱風的摧殘,使路況改變很多,無論是改線還是原路改善,都跟我當年所見大不相同。未來這段山路似乎還要持續改善拓寬,可預料到它即將有更大的變化。
過了壽卡之後,回想當年在這裡奮力爬坡的景象,正好投射在眼前正努力爬坡的車友們身上。我想,未來再找一次機會去環島吧!回味一下年少輕狂時的感受。下坡路段結束,出現在眼前的7-11與全家,是印象中從來沒有的東西,這些年南迴的變化真大。遊覽車停在全家,讓大家如廁、暖身、補給,做好進阿塱壹古道最後的準備。

P1200473.JPG 

P1200474.JPG 

P1200475.JPG

    前幾天在溪頭爬山,找回當年馳騁山林感覺的政弘,因身體的高能量消耗率恢復,再度吃了一次早餐。而他也刻意背了特大的登山背包,還要帶著平常沒在運動的美琪走古道,是該比我們多吃一頓才足夠。

10:30  阿塱壹古道南田端

    遊覽車轉進臺26線,昔日的羊腸小徑,現在成為雙線大道,沿途少數的民家,對於這樣的改變似乎是樂觀的。然而,若真犧牲了古道,成就公路的開通,這樣的樂觀會實現嗎?有太多失敗的前例,讓我這個不住在當地的旁觀者,覺得事情必定沒這麼簡單。

P1200476.JPG 

P1200477.JPG  

    在柏油路的盡頭,遊覽車停下腳步,是輪到雙腳步行的時候了。整裝完畢,帶領全團30多人的解說員東方哥,幫大家拍張合照,頂著冬天也會讓人感覺炎熱的南臺灣豔陽,出發!

P1200478.JPG 

P1200479.JPG  

10:33  路邊成群的林投樹

    旅程一開始,東方哥就為大家解說林投樹,這是臺灣的海岸邊很容易見到的代表性植物,而形似鳳梨的林投果,東方哥大力推荐說非常好吃,對沒吃過的我來說,實在是難以想像,卻也沒有機會去品嚐。

  

P1200480.JPG 

P1200481.JPG  

10:44  路旁易崩的岩壁

    看見路旁的岩壁,東方哥表示阿塱壹古道沿途都是這樣的地質,只要稍微敲打一下,岩石就會碎成小石塊崩落。沒記錯的話,南臺灣的山區都是以這樣的頁岩為主,岩層較破碎,若在此基礎上開路,恐怕也是每年都要編列大筆預算維護,值得與否,見仁見智。

P1200486.JPG  

10:47  路旁一片綠草如茵的山坡

    再往前幾步路,便看見一片綠草如茵的山坡,讓每個人都拿起相機拍照留念。穿著新買天藍色登山衣的我,與綠色的背景互相襯托,明顯的對比讓我想起愛爬山的指導教授曾說過:「爬山要穿鮮艷一點的顏色,跟山景搭配才好看。」當時正在爬玉山的我,一身深綠色排汗衫,確實一點都不起眼。

P1200487.JPG

P1200488.JPG  

10:53  塔瓦溪谷

    來到一處寬廣的乾溪谷,東方哥說這就是臺東與屏東兩縣的界河「塔瓦溪」。站在佈滿礫石的溪谷中,一邊通往遼闊的太平洋,另一方則消失在不遠的青山間,天地之大、人類之渺小也能體悟出幾分。

P1200490.JPG  

10:55  自然保留區北端入口

    溪谷的右岸,就是屏東縣境,也進入保留區的範圍。屏東縣長在各方的意見下,決定反對臺26線的興建,剛好與臺東縣長的立場相反,所以目前道路只開到塔瓦溪左岸。幸好阿塱壹大部分路段位於屏東縣,所以我們現在還能用步行方式看到原始海岸風貌,然而保留區只是「暫定」,隨時有失去這個保護傘的可能性。

P1200491.JPG  

  

    保留區公告牌旁的小山丘上,還留有軍事碉堡。當年曾經在這天涯海角站崗過的衛士,是否想得到眼前的海岸,如今是開發與保育間角逐的戰場呢?

11:02  海岸邊的木麻黃林

    在轉往南田石海岸之前,東方哥為我們介紹木麻黃。這種臺灣海邊最常見的防風戰士,原生地在遙遠的澳大利亞,大約一百年前才被引進臺灣種植,東方哥說引進臺灣最早試種的地方就是恆春,所以算是與恆春半島頗有淵源的植物。

    木麻黃耐風、耐鹽、耐旱,它所垂下的綠色枝枒並非葉子,必須要剝開一節節的枝枒,才能發現其中小小的齒狀葉。我們知道愈耐旱的植物葉子面積往往愈小,這下就知道木麻黃的能耐啦!

P1200492.JPG  

11:11  南田石海岸

    越過木麻黃林,眼前所見便是名聞遐邇的南田石海岸,走過這段路的旅者,無不為海浪彈奏這些卵形礫石發出的「刷刷」聲迷住,在此駐足許久。在成千上萬的南田石為大自然演奏下,海灘上留有許多海浪帶來的禮物——漂流木與垃圾。漂流木可算是大自然的藝術品,垃圾則是人類劣根性的創作,一來一往,人類的格調實在是遠低於自然,這種等級的作品就別拿出來丟人現眼了。

P1200493.JPG 

P1200494.JPG 

P1200496.JPG 

P1200497.JPG 

P1200499.JPG 

P1200501.JPG  

  

    大家各憑本事穿梭於南田石與漂流木間,想在這樣的礫石灘上快速前進可非易事,我嘗試用「跳石」方式來彌補拍照所落後的距離,雖然相當有效,卻要冒著「翻船」的危險,稍有不慎就會讓我無法繼續前進。

P1200502.JPG 

P1200503.JPG  

    政弘夫婦幾乎在隊伍的最後緩慢前進,爸媽則在前方撿了一塊形似臺灣的漂流木,我時快時慢的速度,在隊伍中來回穿梭。

P1200504.JPG 

P1200509.JPG 

P1200510.JPG 

P1200511.JPG  

11:50  觀音鼻高繞段北入口

    其實走到後來,沿途遊客太多,早已無法分辨前後的人是否為同團的團員,這時只要認得東方哥就好。來到南田石海岸的盡頭,出現在面前的是60度起跳的陡坡與繩子,這是阿塱壹古道的第二個特色。

P1200513.JPG 

P1200514.JPG  

    如果你是潮汐的精算家,那麼可以選擇在最低潮時直接沿海岸南下。我對此一竅不通,而且高繞的好處是能登高望遠,還兼顧練體能,便不作其他選擇。

P1200512.JPG  

(待續)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