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1180780.JPG  

2009.4.18的T2聯賽,我的打擊

自從2005我的壘球生涯年以後,打擊數據是不斷的在下滑,尤其這兩年下滑的幅度很大,就跟今年的一朗一樣,連基本的200安與三成打率都不到,讓我除了感嘆自己的無能以外,還要替一朗擔心。

進了T2以後,經過前輩的提點,我終於發現自己總是打反方向跟缺少長打能力的問題所在。因為揮棒的瞬間,左手根本沒有出力,對於左打而言,主要出力的手在偷懶,當然擊球力道不足。

那為什麼05年可以打出頗具長打能力的成績?個人研判因為當時體能較佳,左手雖然偷懶卻還是出了一半的力,所以能夠有好成績。說到這裡馬上就有疑問,那現在左手發生什麼事?大哉問,我已經思考很久,應該可以歸納出一些原因。

首先,體能下滑了,連帶影響到球技發揮,所以擊球點抓得不再那麼好。最主要的問題,我想是09年左手掌骨折,導致揮棒時無法正常出力。只是這個理由始終停留在猜測階段,因為復原之後,我已經把左手的力量訓練回來,因此不是無力可出,而是這樣的傷是否會導致瞬間出力的問題,我無法認定。

明明很清楚揮棒時要用上左手的力,但總是會在真正要擊球時忘掉,身體的反射動作要更改過來非常困難。我總是在打擊練習場練打時,打了一陣子才總算改正,然而真正比賽時卻又不太管用,實在是很糟糕。

在打擊練習場實驗出來的結果,若左手只出一點力,其餘都讓右手去操控球棒,我能夠隨意的把球打成中左外野平飛球,安打的機率其實很高;若左手刻意出力擊球,甚至還讓右手少出點力,我能夠把球拉成右邊方向距離較遠的球,在球場上應該能變成長打,可是準確擊球的頻率會降低。

結論就是:因為我是左打,所以我能打多少長打取決於左手,我能有多高的打擊率取決於右手;左手操控球棒力量,右手操控揮棒軌跡,如果兩者能在協調的狀態下都全力發揮,把球幹出場外的日子就來臨了,可是我目前並不能做到。

不能做到的原因其實很簡單,我缺乏足夠的練習,也缺乏足夠的時間來練習,去彌補我很差的協調性。阿弟前輩總跟我說,以我的身材條件一定能把球幹出去,我相信前輩的話,可是天生的協調性不足,我身體各部位的團隊合作默契不足,因此力量無法完全灌注到球上面。

在左手與右手搖擺之間的我,不甘心只能打反方向求上壘就好,卻因為想改變而亂了調,連基本成績都達不到,我想這是這兩年打擊成績很不堪入目的關鍵。我想要辦到,把球扛出球場的夢想,即使是百齡橋的最短端,那也是一個開始,練習時幹出去的那兩次不算,比賽時打的才是真的。

這兩年努力的改變,其實並非沒有收穫。印象最深的兩次擊球,就是去年T2某一場聯賽的二壘打,跟上週六OB賽的走本打席。這兩球有一些共通點:都在百齡橋E場地,投手把球投到內角偏淺但可以打的壞球,而我都突然用上了左手力量,加快揮棒速度拉成中右外野間的網前長打。去年那場比賽是正式比賽,而且還帶有打點相當令人振奮,對手還嚇到說我怎麼打這麼遠;上週這球是用木棒打的,以往木棒從未打這麼遠,除了學弟以外,我自己也開了眼界XD。

希望將來這樣的球能愈來愈多,不是一年只有一球還讓我記得這麼清楚,打到太多讓自己記不得才叫做強。本週開始跟同事下班後去運動場丟球,如果有機會看能否練打擊,「成為全方位開路先鋒」這目標絕不放棄!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