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1040491.JPG

職棒26年總冠軍賽第五戰,在幾乎無關勝負的情況下,還要象迷喊「陳金鋒」,桃猿才願意讓鋒哥上場代打,這到底是怎樣?(攝於2015年10月)

中職/四球團只重視換血 看不見老將價值

2016-01-13 09:52

2016球季對於中華職棒的老球迷來說,是一個感傷的球季。首先是臺灣棒壇一代名將陳金鋒日前宣告將於本季後卸下戰袍,結束傳奇的球員生涯。而寫下無數中職紀錄的明星強打張泰山,因為與統一球團理念不合選擇離隊,但至今無球可打選手生涯告急,無緣為中職立下300轟障礙。從這兩個例子可知目前中職球團經營模式,仍舊無法跳脫出過去26年來的運作方針,無法看到在棒球場上應該被珍惜的「老將價值」。

中職雖然近年來不斷修正制度,許多球團也認真且用心的經營比賽氛圍,吸引不少球迷回籠,再創職棒高峰十分值得嘉許。然而當球團用各種花招來討好球迷時,回歸職棒基本面,對於自身球員的培養與替換,特別是在面對職業生涯接近尾聲的老將去留問題上,球團整體經營思維卻很難反應現今世代的潮流。

事實上近幾年不論是美、日職都有「名將退休」潮,從大聯盟的洋基四核心李維拉(Mariano Rivera)、基特(Derek Jeter),派提特(Andy Pettitte),再到本季退役的雙城明星外野手杭特(Torii Hunter)和巨人名投哈德森(Tim Hudson),最後看到日職的小笠原道大、和田一浩、山本昌、谷繁元信等,都是在美日球壇內大腕級球員。儘管多數球員在生涯末期對於球團的實質貢獻度並不高,但在球員休息室內所產生的化學效應卻是數據無法量化的。

職業運動場上汰換不符合戰力的球員提升競爭力,原本就是必須經歷的過程,畢竟在實力至上的職棒場上,成績就代表了一切。可是中職球團對於處理待退球員甚至一代名將的方式,還有一大段路要走。

這幾年中職在開放季中選秀之後出現一股換血潮,加速了中職球團世代交替的速度。後起之秀源源不絕的加入中職,並為球團屢創佳績,確實創造不少話題與效應。但是這些年輕又便宜的即戰力入團後,卻壓縮到隊上薪水屬中產階級的球員與資深老將的出賽空間,新秀衝擊下導致這些球員最後不是大幅減薪,就是慘遭球團釋出。

在實力至上的職業運動裡,沒有實質成績的球員確實很難立足,但中職球團卻是把這項最高指導原則錯誤詮釋,讓球員們只要時間到了就用冰凍的方式自然淘汰,當然很難於資方獨大的市場內為自身爭取談判空間。

舉例來說,中職對於年資較高的球員有一定的「釋出」模式,老將們幾乎都是以沒有出場空間的理由遭到球團釋出,除非其他三支球團急需填補該位置的漏洞,很少有球員能尋得職棒第二春。至於原本就屬於明星級的球員,往往都是在球團的「安排」之下,先由選手轉任為教練,接著幾個球季後就以教練團改組為名,使該名球員從球團名單內消失,這已經算是仁至義盡的處理方式。最糟糕的處理方式當然是過去統一的「三寶事件」,無預警釋出資深老將引發球迷反彈。

從2015球季結束後中職的釋出名單,再到陳金鋒含淚宣告即將引退以及張泰山無球可打等現象來看,中職對於資深老將的定位還是取決於數據、年齡與薪資為基準。雖然十分符合職業棒球的生存鐵律,但在球迷眼裡這樣的做法卻少了人情味。因為這些曾經為臺灣棒壇奮鬥過的老將雖然實力今非昔比,但也非老邁無能,然而在中職始終是資方為大的環境下,未來明星級老將被迫選擇退出的情況只會層出不窮,球迷也很難看到如大聯盟和日職不少動人的引退故事。

像是不愛花大錢的馬林魚都願意簽下身手退化的鈴木一朗,要幫助他完成美職3000安,作為歷史紀錄的見證者。反觀中職張泰山的3000安與300轟的偉大紀錄就要斷送在墨守成規的中職主事者手中,身為棒球迷的你,如何能不生氣?


這種做法大家都很熟悉啊……臺灣不只職業運動,公司企業也都是這樣幹的。有經驗的老將因為薪水比較高,肝也沒那麼新鮮,為了節省人事成本,老闆往往想盡理由砍老人補新人進來,反正工作只要有達到標準就好,何必做好做滿做到完美?老將提攜後進的化學效應與行銷話題,資方總是視而不見,只把實力跟戰績放在前面。

當然,職業運動一定要講求實力跟戰績,但別忘了行銷話題也是重要的層面,畢竟光戰績好不見得能賺錢,不然多年A級的某dororo球隊為什麼始終不賺錢,球迷也多不起來?鋒哥的地位不需要我多說,數據也證明只要給他穩定的上場機會,就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,但桃猿球團這兩年對鋒哥做了什麼?同理可證,泰山明明就還能打結果被冰了一整年,去年也沒給完整的上場機會就說他不行,因為要換血,我覺得該換的是球團高層的腦袋吧!

不會行銷、不尊重老將與紀錄就大方承認,我還比較看得起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