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1160452.JPG  

第8天-豐濱到花蓮路線圖-新  

日期:103.3.26
天氣:豐濱~鳳林晴時多雲,鳳林~壽豐多雲,壽豐~鯉魚潭陰陣雨,鯉魚潭~花蓮多雲時晴。
路線:豐濱~鳳林~花蓮,90.34公里。
騎乘時間:4:44:18
最大速度:55.2公里/小時
平均速度:19公里/小時
住宿地點:花蓮永祺大飯店308房,雙人房住單人1000元。
騎乘路線:1、豐濱~光復臺11甲光豐公路。
2、光復~溪口臺9線花東縱谷公路。
3、溪口~豐田臺11丙。
4、豐田~壽豐臺9線。
5、壽豐~吉安臺9丙。
6、吉安~花蓮臺9線。
路況:1、豐濱~光復需翻越海岸山脈,至越嶺點約10公里長,海拔爬升約300公尺。
2、光復~壽豐以平路為主,有平緩的起伏。
3、壽豐~干城為先上坡後下坡路段,以鯉魚潭為分界,坡度並不大。
4、干城~花蓮為平路。
每日一句:在不經意的狀況下,一次走訪三大日本移民村,算是遲來的參訪。

又是一天的開始,整裝完畢先將狂旅停在民宿中,到隔壁的7-11吃早餐順便購置行動糧。無意間聽到女店員跟朋友說才剛上完大夜班,想趕快回家休息,讓我楞了一下,第一次聽到女生在超商值大夜班,難道是因為豐濱的治安良好,可以安心讓女生半夜出來「拋頭露面」?真是純樸的後山小鎮。

P1160405.JPG  

搞定早餐,回到民宿在客廳拍照留念,把鑰匙放在櫃檯就出發,門只要帶上就好,這裡果然是個不怕遭小偷的地方,真好。身上盤纏又將告罄,停留郵局領錢順便打卡,便正式踏上光豐公路,準備回縱谷去。騎在這條曾經為花東海岸公路主線的山路上,沿途車輛不多、民家稀少,放眼望去一片翠綠,還在路旁出現「當心動物」的交通標誌,真是特別。


光豐公路
臺11甲線光復~豐濱的俗稱,起點花蓮縣光復鄉,終點花蓮縣豐濱鄉,全長19.194公里。此線在日治時期為「東海道」的一部份,亦為臺11線舊主線,後來花蓮~水璉~磯崎~豐濱的路段通車後,改為臺11線支線至今。


 

P1160406.JPG

P1160407.JPG

P1160408.JPG

P1160409.JPG

P1160410.JPG

P1160411.JPG  

接近越嶺點時,已經能夠看見高聳的中央山脈,與此相對,海岸山脈實在相當矮小,卻是臺灣島形成的重要地塊。有人將臺灣的五大山脈比喻為三代同堂的家庭,中央與海岸山脈為夫妻,玉山、雪山山脈分別為長子與次子,阿里山山脈為孫子,正表明若無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發生擠壓,讓臺灣島浮出海平面,或許今日就沒有我們的家園。

P1160413.JPG  

通過一座伯公廟,再爬一點坡開始下坡,在不知情的狀態下,我已經來到光復鄉,真是令人無感的越嶺點啊!通常在越嶺點與鄉鎮或縣界,都至少會有指標告訴我們過界了,甚至某些越嶺點因展望良好設有觀景臺,可現在我莫名其妙的到了光復,讓人有點失望。看見了縱谷平野,一路下滑至光復鬧區,這個地方最有名的是糖廠,所以即使要繞點路,還是要在這個有點熱的天氣,怒吃冰棒與冰淇淋咖啡。


花蓮糖廠
1913年「東臺製糖株式會社」在花蓮縣壽豐鄉設立「花蓮港製糖所」,又稱為「鯉魚尾糖廠」;1921年另在光復鄉設立「大和工廠」,以擴大製糖產量。二次大戰末期,這兩處糖廠均遭盟軍毀損。光復後,臺糖公司接收,決定拆除毀損較嚴重的壽豐廠,修復大和廠並更名為花蓮糖廠,成為東部地區的製糖重心。
由於糖廠位於光復鄉,因此常被稱為「光復糖廠」,其實「花蓮糖廠」才是正式的名稱。


 

P1160414.JPG

P1160415.JPG

P1160416.JPG

P1160417.JPG  

天氣一暖,小黑蚊快速滋生,坐在冰品區被叮到渾身發癢的我,只得快點把冰棒吃完閃人。花了點時間在廠區裡繞一繞,最吸引人注目的是重新整修後開放為民宿的日式宿舍,深具古意,像獨棟的小木屋,又似庭園汽車旅館,有機會的話要來體驗一次。回到光復車站停留片刻,繼續北上前往鳳林。

P1160418.JPG

P1160419.JPG

P1160420.JPG

P1160421.JPG

P1160422.JPG

P1160423.JPG

P1160424.JPG

P1160425.JPG

P1160426.JPG

P1160427.JPG  

久未踏過的花東縱谷公路北段,在公路局的不斷改善之下,變化之大讓我感受深刻。許多路段不僅拓寬或截彎取直,甚至還出現了自行車道,並且在各個城鎮的車站前,也有簡明的觀光導覽圖。這些年東部的觀光業頗有發展,可是在各景點的運輸接駁上,我想還需要做些改進。

P1160428.JPG

P1160429.JPG  

在進入鳳林鬧區前,突然在路旁發現一座斑駁的紀念碑,趕緊停車查看。這座「中原農場開墾紀念碑」立於民國六十年,當時是為了紀念農場開墾成功而立,然而今日農場人去樓空,不復當年盛況,縱谷內有許多類似的農場,最後都走向了這樣的結局,也證明臺灣農業的沒落之快,四十年內歷經滄海桑田之變化,令人不勝唏噓。

P1160430.JPG


P1160432.JPG

日正當中,來到鳳林鬧區,依慣例到車站看看,然後準備覓食。在車站前有一間「全美行」池上鐵路便當,是鳳林的分店,對面有間名產店,附近就沒有其他開著的小吃店了,所以不作他選,吃便當吧!雖然我不想揮棒落空(有看棒球的人會知道我在說什麼)。我吃午餐,小黑蚊也用餐,實在令人苦惱,只能一邊抵禦攻擊,一邊扒飯。隔壁停了一臺計程車,司機的名字「游嘉滿」令人會心一笑,他去加油的時候不用說話也沒關係,真方便。

P1160434.JPG

P1160435.JPG

P1160436.JPG

P1160437.JPG

P1160438.JPG

P1160439.JPG  

12-池上全美行鐵路便當-1

12-池上全美行鐵路便當-2  

接著,想參觀校長夢工廠與客家文物館,結果正值午休時間,雖然只要等二十分鐘,但這一等加上參觀的時間,恐怕天黑前到不了花蓮,還是割愛吧!離開客家文物館時,正好與要前來開館的工作人員擦身而過,雙方互看了一眼,我覺得她想說「我們要開門了,可以稍等一下」,但我依然堅毅的離去,前往布滿菸樓的聚落看看。


校長夢工廠
座落鳳林鎮民生街16號,原為「鳳林支廳長官舍」,後為當時鳳林國中校長宿舍,建於1929年,為一日式木構造建築,有其歷史價值。鳳林鎮公所為響應文建會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,於2003年起籌備「校長夢工廠」,展示分「主題常態展示」與「社區活動展示」兩種型態。
「主題常態展示」以鳳林校長口述史為基本素材,彙整改寫後呈現鳳林校長成長、學習與奉獻教育的各種經歷;圖文內容有校長夢工廠緣起與展示目的、校長之鄉、校長說故事、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、校長名錄、敬字亭的介紹、竹泥板牆的介紹等主題展示;另有照片留言互動區,作為「校長夢工廠」與參觀者的互動另類方式,也是聽取不同建議的方式之一。
本館屬社區型博物館,將地方歷史傳承、人情風土,透過文物史料的徵集、保存與活用,期能發揮社區的教育功能,增強社區認同感與社區意識,使「人文小鎮、魅力鳳林」的願景得以在校長夢工廠內實現。


 

P1160440.JPG

P1160441.JPG

P1160443.JPG  

在鳳林,菸草種植是早年重要的產業,因此遺留了大量的菸樓,在文化保存與觀光的需求之下,部分菸樓整修完成,並成為參觀景點。看到林田神社的遺跡,我才突然想起來,這裡是日治時代三大官營日本移民村的「林田村」。日治前期,臺灣總督府在政治的考量下,選擇地廣人稀的東部,作為移入日本人居住的地區,於是相繼設立了「吉野」(今吉安)、「豐田」(今壽豐鄉豐田)、「林田」(今鳳林)三個移民村,讓日本人在村內以農業生活,並規劃完善的公共設施,神社即為其一。


東部三大官營移民村
1909~1918年,為了加快移民試驗,臺灣總督府開始積極介入移民措施,並在各移民地點設置移民指導所。1911年,面積10.8241平方公里的第一座官營吉野移民村於花蓮七腳川(今吉安鄉)設立,除了土地免費使用外,也提供三年的免費藥品補助。除此,還享有家屋建築費、農具花費、入院治療等費用的一半金額補助。之後,總督府陸續開發豐田村與林田村等兩移民村。進駐後,村內地名均更名為以移民者故鄉地名(多為四國、九州)為主,而此地名,二戰後多仍未更改,並沿用至現在。


 

P1160444.JPG  

林田神社戰後淹沒於荒煙漫草中,這兩年才重新整理成為當地景點之一,目前尚留存基本格局與基座,且保有堪稱臺灣最完整的玉垣(神社周圍的護欄),相當具有價值;神社基座被周圍的樹侵入生長,樹根在水泥上交錯盤繞的樣子相當特殊,另有一番風味,值得一看。

P1160445.JPG

P1160446.JPG

P1160447.JPG

P1160449.JPG

P1160450.JPG  

接著,「客庄移民警察廳」也非常引人注目,其前身為「花蓮港廳鳳林支廳林田警察官吏派出所」,即日治時代林田村的派出所。戰後派出所移至旁邊的新建築,後來遭到裁撤,現在新舊派出所廳舍一併整修之後,成為大榮二村內的新景點,由於戰後日本人被遣送回國,住在旁邊且與日本人有約雇關係的客家人,紛紛移入林田村舊地開墾生活,因此現在的林田村是客家庄,當然灌入了客家特色,成為有著客家名稱的日式建築。

P1160451.JPG

P1160452.JPG

P1160453.JPG  

很不巧的,警察廳只有週五到週日有開放,今天是週三只能看看外觀,無法進入參訪,拍張照再前往廖快菸樓。廖快菸樓是林田村內最著名的菸樓,也是菸樓聚落保存工作站,完整保留菸樓外貌與內部設備;廖快是菸樓主人的名字,鳳林經過整理保存下來較有名的徐家興、林金城、余家庄菸樓,全是由菸樓主人而得名。官營日本移民村的計畫其實並不很成功,早期東部的農業環境比想像中還惡劣,純粹以種植水稻、雜糧維生的日本農民生活過於困苦,有不少人自行「逃」回日本,導致成效有限;總督府為解決問題,在各移民村引進了經濟作物,提高農民的收入以改善生活水準,在林田村引進的即是菸草。戰後客家人承接了菸草種植,使這種農業活動傳承至今。

P1160455.JPG

P1160456.JPG

P1160457.JPG

P1160458.JPG  

順著村內規劃筆直的道路,轉彎回到臺九線,繼續往壽豐前進。南平往溪口的路段進行了截彎取直的工程,高聳的新豐平斜張橋儼然成為南向進入鳳林的大門,在橋上遙望縱谷平原,寬廣但幾近無水的壽豐溪流於腳下,平坦大片的農田搭配遠方的海岸山脈,令人身心舒暢。在這裡我遇上一群年齡大約國小的小單車騎士,不僅有支援車提供服務,還有前導車與攝影師拍攝活動照片,想必能讓這群小朋友們留下深刻的單車回憶。

P1160459.JPG

P1160460.JPG

P1160461.JPG

P1160462.JPG

P1160465.JPG  

一下橋馬上彎進臺十一丙,這是近年新開闢的東華大學聯絡道,可以直通花蓮市,然而我只是想走一下新路,過一會兒又彎進小路,進入三大移民村之豐田村的故地。林田村是偶然拜訪的,豐田村可是我早就想來的地方。五年前的火車環島,我與政弘亦停留豐田,體驗漫步於移民村的風情,然而當時天氣不佳,要配合火車班次,時間有限,沒能多看一些地景,這次是來補完的。

循著路標進入豐田村,第一個抵達的景點是壽豐鄉文史館,該館外觀近似林田村的客庄移民警察廳,因為它的前身為「豐田警察官吏派出所」,這就是癥結所在。兩間派出所都呈現了相似的空間再利用,打造為重現社區歷史進程的展示館,凝聚當地居民的社區意識。館內聚集了不少人,原來是待會有辦活動,而展示館也有開放,裡面陳設許多文物與舊照片,可以了解早期豐田村人民的生活,可惜展場似乎無人管理,既無開燈,展櫃也堆了雜物或積滿灰塵,令人覺得有些失望。

P1160466.JPG

P1160467.JPG

P1160468.JPG

P1160470.JPG

P1160471.JPG  

館旁用磁磚設計而成的豐田村導覽圖,相當具有巧思且簡單明瞭,我在圖上抓了幾個點,逐一拜訪。豐田移民指導所就在豐裡國小旁,離壽豐鄉文史館不到一百公尺,這是三大移民村中僅存的指導所。日治時代,無論官營或私營,也不分日本人或本島人(臺灣人)移民村,都會有移民指導所這種機構,專門解決移民在新家園所遇到的生活難題。雖然是僅存的指導所,卻歷經風吹雨淋,現在只能用衰敗來形容,希望政府能夠整修保存下來,繼續作為歷史的見證。

P1160473.JPG  

碧蓮寺,前身為豐田神社,雖然今日已成為漢式廟宇,卻保留了許多神社遺跡。豐田村主要道路旁,即可看見打著「碧蓮寺」三個大字的第一道鳥居,以及今日成為馬路的筆直參拜道;走過長達五百公尺的參拜道後,可見原地保留的石燈籠,神社本殿雖然已變成廟宇,基本格局仍然存在,更珍貴的是廟前的兩隻狛犬為神社的遺留,今日被當作石獅子,算是「入境隨俗」吧!

P1160474.JPG

P1160475.JPG

P1160477.JPG

P1160478.JPG

P1160479.JPG  

IMAG0149.jpg  

寺內庭園中,有一座「開村三十週年記念」碑,題字者還是當時的臺灣總督長谷川清,可知政府對於日本移民村的重視程度,即使成效不如預期,但仍不失為一種政治上的宣示,表明在臺日本人不是只有統治階層,也有相當數量的平民,且期待這些平民可以起到「同化臺人」的作用。從今日回顧當時的這些政策,不能說完全失敗,可一點也不成功是事實。

P1160476.JPG  

隨即來到豐田文史館,這名字與壽豐鄉文史館很接近,其中有很深的淵源。原本的壽豐鄉文史館就是豐田文史館,由豐田村的社區發展協會管理維護,但前幾年突然遭花蓮縣政府收回,社區發展協會只好另起爐灶,整修村內的一棟日式房屋再次開放,形成今日「兩館並立」的狀況。此館面積較小,不過館外的草地廣大,綠意盎然,看起來很舒服,但小黑蚊可能也不是普通的多,請穿著長褲會比較好,我則是隨意逛逛,還借用了廁所再離開。

P1160481.JPG

P1160482.JPG  

在豐田車站小作停留,在花東線鐵路各站整建之時,豐田站已經完工,維持原本的格局但面目一新。車站旁有間日式平房「五味屋」,我沒有進去,但看起來應該是間社區公益二手店舖,小巧可愛。翻過站旁地下道,再度回到拓寬成我認不出來的臺九線,一從地下道出來還真嚇了一跳,原本的雙線道變成四線加機車還加上自行車道,讓人感覺東部地不用錢似的。當然,這樣騎起車來更加輕鬆愉快,快速抵達壽豐,又在整建中的壽豐車站停留,然後轉往鯉魚潭。

P1160483.JPG

P1160486.JPG

P1160485.JPG  

來到鯉魚潭這個造訪數次卻從未騎單車來過的地方,本想騎一圈環潭自行車道,看了手錶已經下午四點,眼見無望,又得割愛。行至觀景臺上,全潭風光一覽無遺,還有那刺眼無比的情侶坐在潭邊放閃……對不起,是我不應該在這裡的(嘆)。潭上遊船點點,快艇掠過水面,殺出一條血路……不,是一條水痕;山嵐飄渺其間,可惜湖光山色欠缺藍天相伴,天氣還是要好一點,風景更為秀麗,然而現在只要不下雨,就已經謝天謝地。


鯉魚潭
位於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腳下,距花蓮市僅18公里,是花蓮地區早期即頗負盛名的一處風景區。鯉魚潭南北最長處約1.6公里,東西最寬處約930公尺, 是花蓮縣內最大的內陸湖泊,當地人原稱之為「大陂」,阿美族人則稱之為「巴鬧」,後因東傍鯉魚山而命名為鯉魚潭。


 

P1160489.JPG

P1160490.JPG

P1160491.JPG

P1160493.JPG

P1160494.JPG

P1160495.JPG

P1160496.JPG

P1160497.JPG  

想找點吃的補充體力,原來潭邊的店家不是餐廳就是飲料店,而且滿街都是木瓜牛奶攤販,想必應該是當地名產。選擇一家飲料攤,點了一杯木瓜牛奶,同時與老闆娘搭起話來。
「木瓜是這裡的名產嗎?一路過來滿街都賣木瓜牛奶。」
「是啊!現在是木瓜收成的季節,外面東華大學一帶都種木瓜。」
「原來如此,剛好旁邊有條溪叫『木瓜溪』,算是巧合吧!」
「沒錯!這邊有一條木瓜溪。你一個人環島嗎?」
「是的,還好雖然有下雨,可是我到的時候停了。」
「下午下得還蠻大,你的運氣不錯。」
木瓜牛奶到手,走到潭邊獨飲。緩慢在潭中移動的天鵝船,是好久沒有坐過的交通工具,哪天有閒情逸致時,帶個妹來攬勝吧(想太多)!


 

木瓜溪
花蓮溪最北,也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,流經花蓮縣秀林鄉、壽豐鄉與吉安鄉,為吉安鄉與壽豐鄉的界河。木瓜溪擁有銅文蘭溪、清水溪、清流溪、龍溪(又稱巴托蘭溪)、鳳溪(又稱巴托魯溪)、檜溪、丸田溪、天長溪與奇萊溪等支流,以清水溪為最主要的支流。
木瓜溪發源於高聳的能高南山、奇萊主山及其南峰,被命名為「木瓜溪」則因木瓜山聳立在該溪進入平原的要口。


 

 

P1160498.JPG

P1160501.JPG

P1160502.JPG

P1160503.JPG  

時間不早,喝完木瓜牛奶就衝離此地,下一站是能高越嶺道紀念碑。該碑位於鯉魚潭往吉安的路旁,由總督府能高橫斷道路開鑿作業隊所立,以紀念大正六年到七年(1917~1918)間,循能高越嶺路徑開闢橫斷道路東段(初音至奇萊山)完工時所置,包括「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」與「殉職者之碑」二部分。對面西寧寺養的狗感覺我是壞人似的一直吠,令人厭煩,還好牠是被綁起來的,不然我可能已經被攻擊了,何必呢!


能高越嶺道
日治時代開鑿,橫貫臺灣東西部的一條古道,起點為南投霧社,穿越中央山脈,終點為花蓮銅門村。臺灣電力公司於1950年代在這條路線上建立了高壓電塔,將東部花蓮多餘的電力輸送到西部,因此又被稱為能高保線路,今日亦為熱門的登山健行路線。


 

P1160504.JPG

P1160505.JPG

P1160506.JPG

P1160508.JPG  

經過已廢棄的干城車站,往北進入了三大移民村之首「吉野村」的領域。我會如此稱吉野村,是因其為最早成立的官營日本移民村,也因距離花蓮市區近,得到的資源挹注最多,發展最為成功。相對於這樣的優勢,今日的吉安鄉也成為東部極少數人口不減的鄉鎮,而現代化帶來傳統的破壞,如今吉野村所剩下的遺跡不如另兩村多。目前較為明顯的遺跡,僅餘「拓地開村碑」、「吉野神社鎮座紀念碑」、「吉安慶修院」,以及少數日式房舍與方正街道格局。

臨時興起,想拜訪八年前尋找過的拓地開村碑,憑著還不算模糊的記憶,在慶豐市場後方發現這個老朋友。這些年來,紀念碑周圍的地景改變不小,不僅市場正在改建,紀念碑周圍成為一片草地,同時也出現了我之前沒看見的神社鎮座紀念碑,心中湧出「賺到了」的想法。

P1160510.JPG

P1160511.JPG

P1160513.JPG

僅相隔約二十公尺的兩座紀念碑,保存都相當完整,可惜神社已經完全消失,連格局都看不出來。草地旁有幾位家長帶著小朋友玩耍,不知這些居民是否了解紀念碑的歷史意義?畢竟旁邊都沒有解說牌,也無路標指引,我還得靠自己的記憶才能找到這裡。

P1160515.JPG  

時候不早,天空逐漸暗下,我在附近的全家吃了已經開始退流行的香草霜淇淋後,一路奔向花蓮市區,又與下班車潮並肩邁進。稍微誤入歧途偏離臺九丙,但我對於花蓮的熟悉度對此不造成影響,還是順利抵達市區,並找到液香扁食店祭祀五臟廟。上回來吃扁食又是很多年前的事,明明連三十一歲都還沒滿,怎麼隨便一件事都要追溯到上古時代?這或許是旅遊經歷豐富者的特色。

P1160516.JPG

P1160517.JPG  

13-液香扁食店-1

13-液香扁食店-2  

這間知名的扁食老店平日不需排隊,但客人還是不少,只賣扁食的策略讓店內出菜速度頗快,一碗六十五元有許多大顆的餛飩,有點貴卻還能飽餐一頓,晚點再搭配消夜就對了。餐後,先找曾記麻糬買名產,都來到花蓮一趟,總得帶些東西回家。花蓮市區也變了不少,發現夜晚有著璀璨燈光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,因時間有限,下回再好好逛它一趟,拍幾張夜景照,停好車進入對面的一間曾記麻糬分店。


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
前身為花蓮酒廠,是文建會在推動的五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一。位於花蓮市區精華地段,擁有廣大的腹地,昔日的釀酒廠房依舊存在,林立於園區內,但轉型為釀製創意文化之芬芳場域,樸實無華的設計反而呈現出過去酒廠的風貌,是遊客拍照、參訪散步的好去處。


 

P1160518.JPG

P1160519.JPG

P1160520.JPG

P1160521.JPG

P1160522.JPG  

「歡迎光臨!你是騎腳踏車環島嗎?」老闆娘看到我勁裝打扮,劈頭就問。
「是啊!我住在新竹,來到花蓮總要帶些名產回家。」
「好的!你慢慢挑,有什麼需要我介紹的就開口,這裡也有可以試吃。」
「請問有宅配嗎?我騎腳踏車來不方便一路載回家。」
「當然有啊!沒有問題的。」
老闆娘非常健談,對於我的來歷很感興趣,知道我是第五次環島後非常驚訝,而且知道我幾乎每年都會來花蓮後,說明年她應該還在這間店,有來的話記得再來捧場。其實我今年應該還會到花蓮玩,如果有機會的話,再來消費吧!

IMAG0150.jpg  

一共買了五包各式各樣的名產,其中三包寄回家,一包準備要給下一位拜訪借住的朋友歐汎當「等路」,一包則是自用當行動糧,這叫做創意(是嗎?)。下一關,在前往火車站找住宿點的路上,停留雞排攤買消夜,老闆娘雖然已經是個媽媽,卻正到我想多看幾眼,而一身勁裝引來了老闆關注。

「環島嗎?」還好老闆不是發現我在偷看老闆娘(誤)。
「是啊!今天就住在花蓮。」我義正詞嚴的回答。
「你找好住宿點了嗎?還沒有的話可以參考我開的民宿。」老闆隨手拿了名片遞給我。
「是還沒找到,不過有一些方向了,謝謝你的資訊。」
「沒找到的話,你再回來找我吧!」其實我比較想回來找老闆娘(再誤)。
搞定消夜,最後一關是住宿點。在平日,完全不怕沒得住,只擔心價錢太高,畢竟目前是無業遊民,經費有限。

15-皇家貴族派脆皮雞排-1

15-皇家貴族派脆皮雞排-2

14-有2間民宿-1

14-有2間民宿-2  

想入住五年前火車環島住過的旅館,價錢相當便宜,設備也不差,可我在國聯一路晃了好幾次就是沒找著。繞了一大圈之後,決定選擇看起來不貴的永祺飯店,雖然開的價格對我來說還是太高,但都問了也不好意思走人,而且有提供洗衣服務,那就將就點吧!往日到花蓮都會指定入住的佳佳旅館,房價便宜老闆娘人又好,但已在多年前結束營業,只得持續尋找新的高CP值住宿點。


住房小檔案
永祺大飯店308房
房型:雙人房一大床。
大小:普通,加浴室約四坪左右。
設備:電視、吹風機、冷氣、一扇對外窗、兩張椅子。
附加服務:有免費洗衣機可用,但設定上與一般洗衣機不同,最好是請櫃檯人員協助使用;一樓大廳後方可停放單車,每層樓都有飲水機。
周邊環境:距離花蓮車站約200公尺,隔壁有早餐店,附近有租車行、超商、名產店,生活機能不差。
評價:設備不新但乾淨,可是價錢稍高,CP值沒有那麼好。


 

16-永祺飯店-1  

P1160524.JPG

P1160525.JPG

P1160526.JPG

P1160527.JPG  

晚上依然沒有特別休閒,尤其剛開打的中華職棒又沒電視轉播,但緯來有甲組成棒聯賽,我還是靠著棒球度過了這個晚上,還看到電影「KANO」中扮演男主角吳明捷的曹佑寧有好表現,運氣還真是不錯。


 

KANO
一部描述臺灣日治時期嘉義農林棒球隊的電影,「KANO」為日文「嘉農」的拼音。
電影描述1931年的日本殖民地臺灣,一支由原住民和日本人、漢人組成的嘉義農林棒球隊,原本實力貧弱一勝難求,但在新教練近藤兵太郎指導之下,拿下全島冠軍,並遠征第17屆夏季甲子園大會獲得亞軍的史實故事。


 

 

明天將是我第四度用單車進入蘇花公路,而且也是首次由南往北騎乘。當年被我當作危險公路的蘇花,其實跟我有深厚的情感,要說碩士學位是它幫我生出來的也沒錯,因此對於又一次拜訪更具淵源的老朋友,心情十分興奮。我閉上眼,身處東部第一大城,靜待島嶼天光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