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1210983.JPG  

機車在臺灣有絕大的便利性,不可能說不騎就不騎(攝於2014年8月,西濱公路)

周行一/父母是避免小孩騎機車的第一道防線

【聯合報╱周行一】2014.10.28 02:08 am

媒體報導,去年騎乘機車事故死亡人數高達1,500餘人,占整體交通死亡事故比率的六成,死者年齡以21至30歲的青年所占比例最高,約占了死亡人數四成。基本上,每週平均有3.5名大學生因騎機車車禍死亡,多數是因超速肇禍。

我見到學生騎機車總會勸他們不要騎機車,但聽得進去的同學應是少之又少。每次聽到學生因騎機車傷亡,總是心如刀割,一位前程似錦的年輕人就這樣不值得的去世!多年來我不停的問這個問題,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年輕人要冒生命危險騎乘機車,最關鍵的答案應該就是「方便」。

在公共運輸不方便的地方,有些人的確被迫騎機車,但在大臺北地區,巴士及捷運搭配良好,再配合走路,機車就不是必要的交通工具!但是機車騎士容易隨處找到地方停,而且違規停車被罰的風險低,機車又省時,也比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便宜一點,機車就變成了年輕人喜好的代步工具了。

騎機車的年輕人看到的機車價值是方便,成本是購車的費用、油費、稅等等,比坐公共交通工具還低,當然機車就變成是一個方便又便宜的容易選項。但是機車騎士卻輕忽了騎機車的風險:事故造成的傷亡對自己身體產生的殘害,遠高於機車帶來的直接好處。在有替代交通工具的情況下,騎機車的好處與風險相較,小得簡直不成比例。

機車風險被人忽視的原因是,機車事故零星發生,不是媒體關注的焦點,對民眾的心理衝擊低,而且當事故發生時,一般人會較直覺的同情機車騎士,歸咎較大型的交通工具。2013年全球商務飛機事故的死亡人數是250人左右,遠低於臺灣機車事故的死亡人數,但是空難受到媒體的大肆報導,對大家的心理衝擊大。鄭捷在捷運上隨機殺了四人,造成搭乘捷運的乘客人數顯著減少了一段時間。與其他事故比較,機車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像是天文數字,卻對減少騎車意願的影響微乎其微。

臺灣一年有成千上百的年輕人因為機車事故而死亡,這不應當是大家可以接受的狀況,我們可以做下列幾件事。首先,應在機車流量大的路口,設立顯著的電子告示,播放機車事故每日、每週、每月、每年累計的死亡人數統計,以及相關新聞報導。我曾在某些地點看過類似告示,但是不夠醒目而且數目太少。

政府應開始在大臺北地區嚴格取締違規,尤其是騎樓或人行道上的機車;並且漸漸減少機車停車格,從鬧區、捷運沿線街道開始減少;同時積極取締違規超車、變換車道、行駛「禁行機車」車道的機車。

最能有效減少年輕人騎機車的人是父母,費盡千辛萬苦才把心愛的寶貝拉拔大,卻在前程似錦,充滿朝氣的時候因為騎了可以不必騎的機車而喪命,父母白髮送黑髮是多麼令人心碎的景像。我誠摯的呼籲父母們,除了有非不得已的交通工具選擇限制,要堅持拒絕給小孩買機車,否則父母如何有把握小孩騎機車是安全的呢?

年輕人看到的機車價值是方便,卻忽略了隱藏的風險,為了一些方便,干冒無謂失去生命的風險,這種行為顯然不明智,是父母該協助小孩做聰明決定的時候了。

(作者為政大財管系特聘教授)


雖然作者的主張有其道理,但臺灣目前的環境,機車數量是很難減少的。以下討論幾個本人對於此文的觀點。

1、機車交通事故與傷亡人數占整體比例高是正常的,臺灣的機車數量與騎乘人口本來就是最多,而且還遠超過汽車的數量。每個家庭多少都會有一、兩臺機車,但不一定有汽車,而且幾乎每個成年人都會騎機車,卻不一定會開車。以我家為例,四個人就分別擁有四臺機車,一人一臺,另外還有汽車與貨車各一臺,但都是我爸在開為主。

機車是人包鐵,汽車是鐵包人,出事的時候,傷亡的自然是以機車騎士為多,這不用多說。21~30歲青年傷亡比例最高,因為這個年齡層的人通常沒車好開,自然是以騎機車為主,又因年輕而喜歡逞快玩命,死的比較快也是自然。

種種數據雖然都支持大學生騎機車是不好的,但其中還有許多因素,不能一概而論說年輕人喜歡騎機車。如果有錢可以開車,大家就不會想騎車;如果大眾運輸非常方便,大家也不會想騎車;如果騎車成本低,又能如何要求大家不騎?

2、在大臺北地區,大眾運輸發達與停車問題,確實製造了不需要騎機車的環境。然而騎車所花的成本低,又能保持方便性,能叫人不騎嗎?在捷運路線一條條通車後,會使部分機車人口轉移成捷運族,但依然會有人認為騎車花費比捷運票價便宜,而且不喜歡跟別人擠,所以機車還是會很多,尤其臺北的人口還在成長,機車族人口是不會變少的。

騎車出意外的風險年輕人是不會考慮進去的,他們大多不認為自己會出事,因此這項風險不會被考慮在成本之內,當然覺得騎車划算。我雖然也常騎機車,但並非通勤所騎,通常一騎就是上百公里,我覺得沒有風險嗎?當然有風險,但我認為自己有本事把風險降到最低,不逞快、遵守交通規則、練就優良技術,否則我也不會騎了十多萬公里只摔一次車,而且那次還是被爛路表,不是我的問題,並且也沒受傷,車傷得比我重XD。

3、我贊成嚴格取締機車違規,但不贊成減少機車停車格。現階段機車族就是這麼多,減少機車格對於降低騎機車人口不會有幫助,反而助長違停情形更加嚴重,警察光抓違停就不用做其他事了。適度的設置機車停車格是有必要的,難道把停車格全部砍光,機車族就會消失嗎?答案絕對是否定的。

4、現在父母對於孩子的照顧非常深入,因此不買機車給孩子是有效果的,但這樣的呼籲有效嗎?絕大多數的父母本身也在騎機車,如果自己也在騎,有什麼立場要求孩子不騎呢?現在已經有不少孩子自己存錢買機車,甚至還先負債或分期付款成為機車族,不給孩子買車效果有限。此外,「父母協助小孩做聰明決定」,這跟要求孩子獨立的理念完全相反,改變年輕人本身的想法比較重要,而不該把父母去干涉孩子決定這種事做為關鍵因素,我不覺得這是聰明的做法。

5、年輕人對於機車的依賴之深,或許年長的一輩不會了解,尤其在「把妹」這件事上,有沒有機車是重要因素。包含我在內,有許多人是靠機車交到女朋友的,如果我大四那年沒有成功要求老爸買臺機車給我,或許我就不會在成為機車族後四個月,就讓小米變成女朋友。能夠騎機車載妹遊山玩水,是追求戀情與培養感情的好方式,坐公車或搭捷運效果是有限的,當然開車效果更佳,但大部分大學生是沒辦法養臺車來開的,機車自然是首選。

6、要減少機車族,我認為推廣「單車通勤」會是一個很好的方式,雖然推廣起來有許多困難,因為要改變習慣不容易,要大家另外養臺單車也不見得願意,北部天氣又常常不適合騎單車,並且單車的功能性確實不如機車,便利性仍然拼不過機車。

但是,單車通勤更節省金錢成本,雖然通勤時間增加,卻因運動量的增加而不增加生活成本;單車對環境友善很多,所有動力車輛都比不上,也節省道路空間,能夠創造更大的流量,或是增加更寬廣的活動空間。目前城市內的公共自行車,對於單車通勤推廣有不錯的效果,已經有不少上班族會利用公共自行車通勤,這是一個好現象,不過政府可以做更多,用這種健康樂活的方式改善城市交通,也降低安全風險。

7、與其不讓孩子騎機車,不如花更多心思教導孩子務必遵守交通規則,重視自己與別人的生命安全,讓孩子更深沉思考自己若選擇騎機車,是否比較符合自己的利益。若孩子因此選擇不騎機車才是治本,若還是選擇騎機車,也會比較注意安全,降低風險。


 

本文作者希望減少機車族人口,降低年輕人生命風險的想法我很同意,不過我認為改善的方法與作者不同,不需要用極端或高壓的方式去讓年輕人不騎機車,而是讓他們好好思考是否要騎,找到正確的騎車觀念,或打從心裡認同不騎機車比較好。即使這是很理想化的方式,但人就是要去實踐理想與夢想的生物,否則跟條鹹魚有什麼差別XD?

我認為單車通勤是解決城市交通的治本方式,只要有半數通勤距離在10公里以內的人改單車通勤,交通會瞬間順暢許多,空氣汙染也減少大半,不再是城市內令人頭痛的問題。有這麼神奇嗎?就是這麼神奇,不信大家就來試試看啊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人間自轉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